您的位置 首页 民主法治

潼关检察:寻访千年雄关 守护文明根脉

烈日灼灼炙烤着黄土高坡,千年夯土在光影中静默矗立。近日,潼关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踏着滚烫的土地,步履坚定地穿行在秦东镇寺角营村的汉城墙遗址间。他们俯身细察斑驳的夯土层,指尖轻触岁月雕琢的痕迹,目光在断壁残垣中探寻历史的脉络。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田野踏访,而是一场承载着“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使命的法治行动,用检察力量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为千年遗址筑牢法治守护屏障。

微信图片_20250718105453

寻觅断壁残垣间那段峥嵘历史

在寺角营村这片浸润着历史烟尘的土地上,汉城墙遗址宛如一位伫立千年的老者,默默诉说着东汉以来的金戈铁马与王朝更迭。遗址坐落于秦东镇东南台塬之上,东临远望沟,西濒禁沟,形成天然屏障;北倚奔腾黄河,曾设金陡关、黄巷坂、汉城墙三道防线,南面则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使其自古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遗址东西绵延约1000米,南北跨度约1500米,核心区域地势开阔平坦。尽管历经两千余年风霜侵蚀,其基本骨架依然清晰可辨,北侧夯土城墙断续相连,夯层均匀清晰,城墙细部及周边环境原貌保存相对完好,成为研究汉代大型城池构筑及军事防御体系的珍贵实物遗存。自西汉以来,这里见证了十余场重大历史战役的烽烟战火,汉城墙上每一道斑驳印记,都是历史无声却深刻的证词,承载着中华关隘军事文化的厚重基因。2018年7月3日,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得到正式确认,被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50718105457

“检察蓝”以法治之力守护文明根脉

面对千年遗迹的无声呼唤,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主动将检察职能融入文物保护大局,依托驻村帮扶工作搭建起文物保护的桥梁纽带,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履职实践。在法治宣传方面,该院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优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法治产品”,通过驻村干警入户宣讲、田间地头普法、法治课堂开课等多种形式,持续向寺角营村村民输送法律知识,让“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了全体村民对汉城墙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在价值引领方面,该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驻村帮扶全过程,着力强化村民自治平台建设,通过设立“文物保护议事会”“检察联络点”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汉城墙遗址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保护理念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汇聚起“检察+村委+村民”的多元保护合力。在机制建设方面,该院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村级保护协调机构中的核心作用,牵头组织日常巡护工作,协助村集体制定《寺角营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明确界定遗址保护范围、具体保护措施和各级责任主体,为遗址长效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718105502

从俯身触摸夯土的历史厚重,到昂首构建法治的坚实屏障,潼关县人民检察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机关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担当。下一步,该院将聚焦汉城墙遗址保护中的非法侵占、自然侵蚀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精准发力,以法治刚性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依法履职,切实当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让千年雄关在法治护航下永续传承。(陈瑶)

 

责编:张颖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