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丹凤县花瓶子镇积极采取多项举措,在资金、资产、资源监管,“陕农经”平台规范运用,报账程序规范,镇村人员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提升“三资”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守护集体 “家底”
花瓶子镇纪委监委联合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对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开展大起底排查,对于在 “三资” 管理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绝不姑息。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全镇排查发现问题5个,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推动各村通过诉讼程序追缴资金220万元,有力地规范了“三资”管理工作,确保集体“家底”安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陕农经” 平台赋能,提升管理效能
“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集财务核算、监督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覆盖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有力的监管服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站长赵小莉介绍,“‘陕农经’平台可以对村集体资金流向、合同履约状况等重要事项实时动态监测。”此外,随着微信小程序的推广,群众可查询部分集体“三资”数据,赋予群众数据查询、网上投票等权益,落实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透明公开。截至当前,平台录入固定资产卡片283个,资产原值9484.36万元;资源性资产170个600.35亩;正在执行重合同196个3241.6万元。依托“银农直联”模块,已办理线上支付业务73笔6217.506万元。
规范报账程序,让资金使用更严谨
为了让资金使用更加规范严谨,花瓶子镇推行“银农直联”标准化审管模式,开支在1000元以内(含1000元)的支出,由报账员、监事长、理事长签字,镇联村领导审核;1000元至5000元(含5000元)的支出,由理事会讨论同意,报账员、监事长、理事长、镇联村领导签字,镇农综站站长审核;5000元以上的支出,除由上述人员签字外,镇“三资”办主任(主要领导)也要签字,并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会议记录(记录要有参会人员签字,严禁入户逐户签字代替会议)。所有资金支出均遵循“四议两公开”程序,每笔资金支付申请需经过村级初审、镇级复审、线上支付等流程,所有审核人员,持唯一账号,逐级实时核验、在线审批,杜绝现金支付风险。这种规范化的报账程序,不仅保障了集体资金安全,还让村民能够更好地参与监督。
开展镇村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镇村人员是“三资”管理的一线执行者,其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水平。为此,花瓶子镇积极开展镇村人员培训工作,组织专题培训3次,现场实操指导累计27余次,进一步提升镇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培训内容涵盖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各个方面,使镇村人员深入了解“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要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丹凤县花瓶子镇在“三资”管理方面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守护了集体“家底”,还提升了管理效能,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赵小莉)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