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汉阴县涧池镇:以工代赈促就近就业 激活搬迁群众新动能

7月的汉阴,骄阳似火,但在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的干劲比天气更热。2.17公里的雨污管网已铺设完成,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厂区道路水稳层铺设。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更让易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IMG_256

家门口就业,增收有保障

我是易地搬迁到紫云南郡社区的,现在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100元,活儿也不重。”62岁的冯宗义一边擦拭汗水,一边笑着说道。和他一样,许多搬迁群众通过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既增加了收入,又看到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希望。“等项目建成,工厂落地,我们还能就近上班,日子更有奔头了!”冯宗义满怀期待。

水电工周维是技术工人,凭借管道安装的熟练技能,他在工地上每天能挣300元。“从3月到现在,我已经赚了1万多,工钱按时发,不用出远门,还能照顾家里,这政策真是好!”周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工代赈+产业扶持,助力“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涧池镇积极探索以工代赈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相结合的新模式,围绕搬迁社区产业发展和生活环境提升,精准申报以工代赈项目,帮助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我们合理设置务工岗位,让搬迁群众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涧池镇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介绍。据悉,此次500万元的以工代赈示范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60万元,占比超30%,人均务工收入达8000元以上。为确保群众权益,涧池镇严格推行全流程监管和公示制度,通过银行直发劳务报酬,确保资金规范、及时到账。

基础设施升级,为产业发展筑基

紫云南郡社区的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还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为后续更多的产业落地创造条件。雨污管网和道路建设的完成,将大幅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吸引企业入驻,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以工代赈既改善了民生,又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是一举多得的惠民工程。”镇项目负责人表示,涧池镇将继续优化项目管理,确保群众持续受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IMG_256

眼下,紫云南郡社区的建设热潮仍在继续,搬迁群众的笑脸映照着越来越红火的日子。以工代赈政策的精准落地,正让涧池易地搬迁群众真正安居乐业,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张代昭)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