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扶风县博物馆内光影交织,墨香浮动,“光影鉴吉金 妙笔传古意”的主题摄影及作家采风活动圆满举行。来自我县摄影协会、县作家协会、县读书协会、县舞蹈协会、扶风县电商服务中心、扶风县太极文化研究协会、等60余名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这不仅是一次博物馆的探访,更是一场融合影像定格、文字抒怀、舞姿演绎与思想碰撞的文化盛宴,让参与者得以在历史的光影长廊中,触摸青铜的厚重,聆听远古的智慧回响。
【吉金回响 · 光影溯源】历史密码在镜头下苏醒
活动在扶风县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述中拉开帷幕。嘉宾们步入基本陈列展厅,跟随讲解员的指引,拂开历史的尘雾,沉浸式解读馆藏青铜重器的前世今生。与此同时,摄影家们的镜头如影随形,敏锐地捕捉着文物流转的千年光泽、铭刻的岁月纹理。快门轻响间,沉睡的“吉金”仿佛被唤醒,一件件承载文明的瑰宝被精准定格,凝固成永恒的瞬间为后续的艺术创作与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韵新生 · 动静相宜】古今交融的视觉诗篇
县摄影协会老师们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展柜内的安静的文物,镜头一转,扶风城隍庙内的古建庭院化身天然舞台,扶风县太极拳协会的表演者于晨光中起势,动作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其蕴含的东方哲思与青铜礼器的庄重气韵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和谐的天人画卷。紧接着,县操舞协会的老师们身着飘逸雅致的古装,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翩然起舞。曼妙的舞姿如同流动的诗行,激活了古建空间的灵性,为沉静厚重的历史遗迹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与诗意。动静之间,古老与现代在此刻完美交融。
【妙笔生花 · 凝思传古】文字与光影的双重礼赞
扶风县作家协会的老师们开启了深度的采风之旅。他们或久久驻足于铭文斑驳的青铜器前,屏息凝神,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工匠对话;或流连在古建的光影交错之中,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下瞬间的震撼、深沉的思索与澎湃的感动。古老的器物、尘封的故事,将在当代文人的生花妙笔下获得新生,以文学的力量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承。摄影协会的老师们则专注于文物本体,运用独特的光影技巧与构图视角,深入挖掘每一件文物所蕴含的艺术之美、工艺之精与历史之深。
【思想碰撞 · 共话传承】让“吉金古意”走进现代生活
活动尾声,一场聚焦“传承与活化”的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扶风县博物馆馆长汪玉堂、副馆长张建强、副馆长李海鸥与作家协会、读书协会的老师们及文化界代表围坐一堂,畅所欲言。汪馆长以《扶风县博物馆的昨天、今天、明天》为题开场,副馆长张建强向大家分享了扶风县博物馆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座谈会深入探讨了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以及如何让博物馆的“吉金古意”真正“活”起来、走进现代生活、滋养大众心灵等核心议题。思想的火花在此激烈碰撞,为未来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汪玉堂馆长特别强调,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需要社会各界的智慧共同参与,才能让沉睡的历史真正“开口说话。
此次活动,吸引了我县众多摄影家、作家、文化爱好者等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参与者反响极佳。是一次历史与艺术的深度对话,一场光影与文字的华美共舞,一次静穆文物与鲜活生命的深情相拥。通过摄影师敏锐的镜头和作家深情的笔触,扶风县博物馆珍藏的吉金古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光彩。这璀璨的中华文明薪火,必将在记录、书写、演绎与思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文字: 张小芳 拍摄: 杨帆)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