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山阳县漫川关镇:做好“三个加法” 建设和美乡村

山阳县漫川关镇小河口村,山水如画、风景秀丽,曾以天子渡口、皇宫辅道著称,也是省级非遗“漫川八大件”的发源地,近年来,山阳县漫川关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在“生态+”“党支部+”“群众会+”三个加法上下功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和美乡村。

小河口

“生态+”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小河口村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在生态+”上做文章,不断放大绿水青山的经济、社会效益,执“绿色”之笔,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生态+人居环境”提“颜值”。围绕美丽乡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大力推进金钱河整流域治理,绿化陕湖交界至柏树坪道路沿线4公里,亮化道路5公里,修建生态休闲广场1个,改造农村厕所112个,改造提升徽派民居98户,拆除残垣断壁 65 处,扎实开展“干净山阳”创建,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死角死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生态+乡村旅游”升“价值”。挖掘金钱河、牛心谷等生态资源禀赋,抢抓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招引玉皇岛水上乐园旅游生态示范园项目,建设小河口水上乐园,修建金钱河沿线景观廊道4.5公里、生态步道4.5公里、亲水栈道1.5公里,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客集散广场,小河口水上乐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景区。同时,厚植美食文化资源优势,鼓励广大群众开办农家乐5家,汪家院子被确定为“漫川八大件传习所”,叫响小河口农家乐品牌。

“生态+特色产业”增“产值”。小河口村地处陕西省最南端、全县最低处,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润、水源充足,该村因地制宜,发展水杂果产业,新建小河口旅游采摘园,发展小樱桃600亩、大樱桃30亩、其他水杂果160亩,现在的小河口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樱桃树,多则十几亩、少则四五亩,带动183户群众实现年均增收3500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微信图片_20240517093614

“党支部+”变一方独唱为多方联动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支部为主导,统筹企业、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凝聚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党支部+企业,共联共建促发展。聘请陕西世纪蓝土地勘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村庄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招引山阳县漫川关玉皇岛水上乐园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水上乐园国家3A景区,开发互动水寨、快艇游轮、呐喊喷泉、儿童乐园等水上体验项目,打造集游览观光、休闲垂钓、水上游乐、探险度假为一体旅游康养地。

党支部+网格员,织密网格强治理。将全村5个村民小组划分7个网格,对每一个网格定人、定岗、定责,配备网格员7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工作,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延伸“零距离”服务群众触角,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党支部+志愿者,引领文明树新风。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以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倡导、跑腿帮办、秩序维护、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24场次,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

坐在小河口村4A级景区水上乐园的快艇上感受一下快艇时而像是一只迎风展翅的天鹅平稳地在水面上滑行时而像冲锋舟一样冲锋于水面让人感到非常刺激和兴奋随即领略金钱水岸边郁郁葱葱景象

“群众会+”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小河口村两委把开好群众会作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敲门砖”,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一起做,用“共同缔造”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新格局。

群众会+宣传动员,调动群众积极性。在群众会上,村两委干部用方言、土话等群众语言,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生产生活常识入题,讲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以及生产生活知识,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当中,鼓励群众发展樱桃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向美向好”的内生动力更强了。

群众会+民意征求,激发群众主动性。小河口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上,利用群众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从“台下看戏”变为“上台唱戏”,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建成小河口旅游采摘园,修建休闲娱乐广场3处3200平米、停车场2处,硬化通组道路6公里,实施居民入户路、道场硬化2.4万平方米,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得以硬化,水、电、路、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群众会+村规民约,提高群众参与度。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该村把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群众会上,与村民共同商议、共同制定,将环境整治、简办红白喜事、敬老爱亲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让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章可循,开展卫生评比、文明评比、红黑榜等活动12场次,评选“五美庭院”24户、“文明家庭”12户、“好公婆”6名、“好媳妇”8名,让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决策者、参与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和受益者。(薛贞)

责编:朱刚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