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汉阴县第三小学党组织紧扣汉阴县教体局党委党建工作思路,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强化党建引领,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奋力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强化组织领导,筑牢治理“压舱石”
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学校治理的根本遵循。汉阴县第三小学始终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教学规划的制定、课程改革的推进,还是教学管理的优化,都以党的理论为指导,确保方向不偏、目标不变。
党组织深度参与教学决策,以坚实的政治保障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治理结构优化上,学校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教育治理体系。定期召开党组织与行政联席会议,突出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的核心地位,确保决策既科学又具有前瞻性。同时,广泛动员教职工、家长及社会各界参与学校治理,形成协同共进局面。此外,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力保障决策部署能够高效执行,推动学校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深化理论学习,厚植思想“根基”
政治学习是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关键密钥。汉阴县第三小学创新采用“线上学习 + 线下研讨”的模式,依托“学习强国”“陕西党建”等网络平台,拓宽学习渠道,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师随时随地汲取理论养分。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互助交流方式,加深广大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巧妙地将党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同春风化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政治学习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为激发学习热情,学校设立“学习标兵”“优秀教师”等表彰项目,定期评选并公示,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校园里的新风尚。
深化“双培养”,激活队伍“动能”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策略。新学期,汉阴县第三小学狠抓“双培养”机制落实,兼顾教职工个性化与集体成长。一方面,依据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各自独特的特点与发展需求,量身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配备帮扶指导,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组织集体学习、团队建设、教学观摩等活动,增进教师交流合作,营造团结共进氛围。
同时,学校积极与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为教师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上学年,学校党支部成果显著,将张小静、周婷等党员教师培养成县、市级教学能手,吸引李琳、卢梦、邓婧曦等教学骨干向党组织靠拢,为学校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进“争先进位”,彰显党员“先锋”
“分类指导、争先进位”活动是激发党员教师内驱动力的“催化剂”。在新的学年里,汉阴县第三小学致力于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举办教学竞赛、评选优秀党员教师等丰富多样的举措,引导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亮身份、明职责、践承诺,充分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量化考核机制,将党员教师的“教学业绩”“师德表现”“群众评价”等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相挂钩,做到奖优罚劣。同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事迹宣讲会、优秀案例分享等形式,让党员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加强师德师风,营造教育“生态”
师德师风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汉阴县第三小学立足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建设月等深受教师喜爱的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让高尚师德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学校党组织努力构建“多元监督体系”,设立“师德投诉箱”“网上举报平台”,畅通家长、学生的投诉渠道,建立“师德档案”,严格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通过系列举措,让教师知敬畏、守底线,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土壤。
新学期,新征程。作为汉阴教育方阵中的“奋进者”,汉阴县第三小学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发展全过程,以“党建+”为纽带,深度融合教学、社团、研学等核心领域,为孩子们铺就一条“红色成长之路”,全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黄祖贵 杨立舟)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