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轮转,初心如磐。2023年8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郑万里以挂职副镇长的身份踏上了白河县宋家镇这片热土。从国企办公室到乡镇田间地头,从企业日常管理到群众家长里短,角色转变里藏着责任的重量,环境切换中饱含为民的热忱。
两年来,他把“挂职担当”融入“发展大局”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以“小学生”的姿态学经验,以“实干者”的担当解难题,在挂职岗位上坚持做好政企“联络员”、文化“宣讲员”、乡村“建设员”三重角色,以“实干”为笔,书写了一幅资源互通、发展共赢的挂职画卷。
当好政企“联络员”,架起资源互通的“连心桥”。企业有技术和资源优势,镇村有发展需求和空间,把两者拧成一股绳,就能迸发出大能量。” 这是他挂职时定下的目标。他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纽带作用,在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外部资源转化为本土的发展动力。牵线产销对接。针对宋家镇地处后山、交通不便、农特产品销路不畅等发展难题,他积极对接派出单位,促成所在单位采购当地羊肚菌、黑猪肉、木瓜制品等农特产品6万余元,拓宽了当地农产品销路,为农户增收注入“源头活水”。
助推政企交流。他积极组织党建联建活动,邀请派出单位机关及基层单位党支部来镇开展产业观摩、交流座谈活动。同时邀请镇机关党支部赴企业参观学习,搭建了政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长效平台。
优化助企服务。聚焦宋家当地企业成长所遇痛点,利用自身掌握的财会知识,精准指导培育1家本土企业通过“五上企业”验收,以务实服务点燃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做好文化“宣讲员”,播撒思想引领的“种子”。为真正成为“宋家人”,他主动沉下身子,融入当地,以宣讲凝聚共识,以行动赢得民心。政策宣讲聚民心。他深知,政策讲不透,群众就难认同,道理讲不活,工作就难推进,基层宣讲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信得过的理,把政策讲进心坎里。他组织包联村的村干部,利用老百姓傍晚闲暇之余,通过院落会、小组会等形式,累计开展政策宣讲20余次,切实把各类政策讲清、讲活,让村民心里亮堂了,对政府的信任也更足了。
理论宣讲见实效。他积极参加党的理论宣讲比赛,2024年被县委宣传部聘为“白河县理论宣讲员”;同年他还获得安康市“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县区选拔赛三等奖和统一战线“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聚力建设幸福安康”宣讲赛优胜奖,他用生动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润心添活力。他主动投身镇域文化建设,积极参与茶旅文化节、戏曲文化进乡村、农民丰收节等各项文化活动,身体力行融入乡土,让文化活力在乡村持续涌动。2025年他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勇当乡村“建设员”,绘就和美乡村的 “新画卷”。党建赋能强引领。他坚持把抓好支部建设作为联村的首要任务,指导村“两委”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参与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20余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有效提升了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2023年助推所联村成功创建为“一类党支部”。躬耕焦赞谋发展。他主动前往郧西、石泉等地参观学习,依托所联村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积极与辖区市场主体对接,推动发展苗木花卉、羊肚菌种植、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村入户结深情。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耕地流出整改、防汛防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在耕地流出整改期间,他带领村干部,还未等天亮就深入田间地头落实整改任务;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他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研判,亲自上手帮助村民清扫庭院、拆除残垣断壁,让“脏乱差”的角落变成“洁净美”的风景,使焦赞村在全镇率先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任务;在汛期来临时,他每天驻村蹲点,指导村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提前转移有安全隐患的村民,严格落实防汛救灾工作要求。
筑牢民生安全网。在分管的市场监管领域,他以高度的责任感 “严防死守”,组织市场监管所干部积极开展食药安全日常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食药安全意识。同时他以“两个责任”为抓手,严把食药品、特种设备等产品质量安全关,组织开展市场监管领域专项检查10余次,在业务分管期间全镇未发生食源性疾病及食药安全事故,切实筑牢市场监管安全防线。
挂职有期,情谊无限。即将告别乡镇工作岗位,郑万里深情地说:“这段经历让我读懂了基层,也让我更明白国企干部的责任 —既要守好企业的‘责任田’,更要心系乡村的‘万家灯火’。”三重角色的切换,不仅是工作的历练,更是初心的淬炼,而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与成长,必将成为他未来工作中最珍贵的养分。(供稿:白河县宋家镇)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