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追赶超越

黄陵县公安局店头派出所:锚定“五个坚持” 夯实基层基础

近日,黄陵县公安局店头派出所以“五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防群治、坚持矛盾化解、坚持科技赋能、坚持为民服务)推动派出所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构建起公安派出所主防工作体系,实现了“基础牢、发案少、治安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忠诚警魂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以党建红引领警营蓝”新机制。突出政治建警强信念,常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为派出所提档升级奠定坚实政治思想保障。从严管理队伍改作风,坚决执行公安部“六项规定”等铁规禁令,坚定不移深化从严管党治警,狠抓纪律作风,从严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违法行为,教育引导全体民辅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派出所提档升级提供纪律作风保证。深化实战练兵强素质,紧盯民辅警能力短板,全面夯实民辅警教育培训,提升警务技战术能力,积极培养业务能手。今年来开展政治轮训、警务技能、执法办案培训13次,常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全面提升民辅警业务能力,为派出所提档升级提供能力保证。

IMG_257

坚持主防理念,减少降低发案 

坚持主防理念,推行“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警力配置。以“两队一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综合指挥室)为组织架构,以“两化、两为主”(社区警务规范化、社区民警专职化,以基层基础工作为主、社区警务工作为主)为主线,以“三定、三近、三同步”(定人、定岗、定责;就近处警、就近调解、就近服务;领受任务同步、早晚派收同步、打防联动同步)理顺岗位职责和警务模式,推动警务效能进一步提升。2024年以来至今,社区警务队发现有效违法犯罪线索62条;案件办理队快侦快破侵财等民生小案23起;综合指挥室精准推送预警信息48条,成功预警并圆满处置涉企群体性事件1起,助力抓获在逃人员13名,案事件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IMG_259

坚持平安创建,确保辖区稳定

强化主防理念,打牢主防基础,落实主防责任,民辅警牢固树立主防意识,全力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效能。对辖区户籍人口信息全面清查核对,真正做到辖区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加强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做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实现了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布建社会面巡逻防控网,推动高标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强视频监控建设和应用,对重点场所动态管控。同时,组建“建席义警”义务巡逻队41支267人,有效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开展警民联防巡逻工作。积极推行“三联四说+N”矛盾纠纷化解法,实行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打造“老杨说事室”。今年以来,联合司法所、法庭以及乡贤等化解婚恋、劳资矛盾等32起,调解成功率97%。2024年,民警带领义警队在辖区开展拉网式检查时,在一废弃煤矿房内,发现一名形迹可疑人员,经现场盘查,此人不能提供身份信息。后其被带回进一步审查,经查为二十多年的命案逃犯 。

坚持科技赋能,助力基层基础

积极推行智慧视频巡防机制,数字赋能,建立指挥中心、派出所、警务室三级视频巡查架构;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个,实现全域追踪“无盲区”,感知接力“无断点”,构建起高效指挥体系。智慧强警,依托接处警APP、对讲机、4G/5G执法记录仪等警用终端设备,实现“指令直达一线、勤务无缝衔接”的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科技强基,构建起“车巡+步巡+视频巡+线上线下巡”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巡逻体系,实现了“动中处警、快速反应”,进一步提升了防控效果。推动智慧安防小区“四道防线”高标准建设,整合接入各类视频监控407路,打造立体防控网络,构建以运行机制为牵引、以大数据赋能为支撑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IMG_262

坚持为民服务,打造满意公安

强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推广运用,落实网上办、上门办、延时办、异地办、一次办等服务举措,做到了立马就办,办就办好。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听民声、体民意、帮民困、解民忧,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通过“预约办事”“节假日办证”,积极推行“绿色通道”便民服务举措。2024年至今,上门服务27次,预约办证70人次,节假日办证168人次。
下一步,黄陵县公安局店头派出所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五个坚持”推进派出所工作的纵深开展,全力打造有影响的品牌亮点,为维护辖区稳定、护航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供稿:黄陵县公安局店头派出所)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