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爷,像您这种情况能申请残疾人证,我们已经联系了工作人员给您上门办理”“李大姐,您咨询的低保正在办理,有消息马上通知您”……夕阳余晖中,横水镇的乡间小路上,总能见到镇村干部的身影:他们深入庭前院落、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一小时听诉求、解难题、话家常。
近期,针对“干部沉不下去、问题摸不上来”等基层治理痛点,凤翔区横水镇践行“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组织全体镇村干部每天固定下沉一小时,深入联系农户家中开展“拉家常式”走访。
从“群众上门”到“主动敲门”
架起干群“连心桥”
“说起干部下村这事,现在每天都能在家门口看到他们。”村民老张感慨道。此次活动,将全镇各村农户以网格为单位划分,镇村干部“包干到户”,重点联系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信访户等特殊群体,确保“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干部们利用晚饭前、劳作后的“黄金一小时”,深入群众家中,从家长里短聊到政策落地,从生产难题问到民生需求,真正实现了从“干部端菜”到“群众点单”的转变。
从“收集问题”到“解决问题”
激活治理“微循环”
“一天一户一小时”绝非简单“串门”,而是干部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下沉一线。走访收集的问题,实行分类处置、高效办结:能当场解决的立行立办;需村级处理的,村“两委”3日内办结;需镇级协调的,5日内响应;复杂问题提交镇党政领导班子专题研究进行解决。此次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排查处理解决矛盾纠纷6件,为民办实事58件,办结率达94.2%。这种从问题收集到高效办结的闭环机制,让此次活动真正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暖心实践,更以精准治理激活了基层“神经末梢”,让乡村治理的“微循环”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从“单向服务”到“双向互动”
凝聚共治“大合力
走访中,干部们既是“服务员”,更是“信息员”和“宣传员”。他们既向群众“滴灌式”推送医保养老、产业奖补等惠民政策,又广泛收集关于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的“金点子”。洛村村民反映“村头垃圾桶太少”,很快增设了10个分类垃圾桶;尹稼坞村种植大户提出学习辣椒种植技术需求,镇农业办随即组织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主动参与村级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跟上”的治理新局面。
随着此次镇村干部“一天一户一小时”活动的深入开展,那些记录在册的民生需求正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答卷。干部们真正“走”出了群众脸上的笑容,“访”出了群众心底的真实需求。下一步,凤翔区横水镇将持续深化此项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干群双向奔赴、同向发力,让村民从“受益者”变身为乡村治理的“合伙人”,合力把“民声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共同绘就横水镇乡村振兴新图景。(张旭婕)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