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农家小院,横水镇的村巷里便响起一阵板凳挪动的轻响。结束了一天田间劳作的村民,三三两两搬出自家的板凳,围坐成圈。宝鸡市凤翔区横水镇镇村干部们的身影也准时出现——他们带着政策文件、议题清单,也带着一颗倾听的心,融入这片暮色中的烟火气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议事会”,在庭院前、屋檐下悄然展开。这不仅是干群连心的温馨场景,更是横水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延伸服务触角的生动实践。
党建破题:板凳连心零距离
如何让党的政策入户、民情上达?横水镇党委调研发现,传统集中开会模式深陷困境:村民农忙“开会难”、信息单向“沟通难”、问题反馈“响应慢”,导致政策落地打折扣、民意上达有阻滞、小微矛盾易积累。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成为镇党委亟待破解的课题。面对挑战,镇党委创新破局, 果断将“办公室”搬进农家院、“会议室”设在板凳上,推出党建引领的“板凳工作法”—干部们带着政策、问题与诚心主动下沉,常态化开展“板凳议事会”,让服务直抵末梢。
实践深耕:微光点亮大治理
“共谋划”建设:庭前小园聚众智
近期,一场围绕“庭前小园”建设的专题板凳讨论正在各村火热进行。干部们不再仅是政策传达者,更是规划设计“合伙人”。板凳会上,大家对着草图畅所欲言:“这块角落种点油麦菜,做饭随手摘!”“能不能解决一下门口菜园用水问题?”“家里没人的我们可以代种,但是需要你们给咱提前和在外主家做好沟通工作”村民们对房前屋后“方寸之地”如何扮靓,展现出极大热情与智慧。机关干部同村民组长共同收集群众种植需求,统一采购适宜的菜种和苗木、组织示范户指导。庭前小园,不仅是美化工程,更成为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趁农闲”宣导:政策入心更贴心
针对农忙时节村民白天无暇参与集中宣讲的痛点,横水镇将政策宣传的“课堂”搬到了农家院落。“板凳会”成了政策直达的“微枢纽”。干部们结合近期防火禁烧案例,用方言讲解秸秆禁烧与家庭防火要点;社保专员对照手册,手把手教老人进行养老资格认证;征兵季,武装干事送政策入户,面对面为村民讲解征兵政策……政策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浸润心田,安全意识与法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零距离”议事:庭院方寸解民忧
干部们推行“错时服务”,主动选择村民的闲暇时段上门服务。从邻里地界纠纷到灌溉用水分配,从低保评议到村道亮化规划,各类“微心愿”、“烦心事”在板凳围坐间被细细梳理、高效回应。镇平安法制办,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也活跃在“板凳会”一线,将调解阵地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据统计,通过“板凳议事会”前置发现和现场调处,全镇上半年成功化解各类小微矛盾纠纷2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和上行。
长效赋能:善治凝成硬机制
板凳虽小,承载千钧。横水镇的“板凳工作法”,是党建引领下工作作风的深刻转变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它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农家院落里真正活络起来。自推行以来,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干群关系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中日益升温。这方寸间的板凳,坐下去的是干部俯身的姿态,立起来的是民心凝聚的桥梁,丈量出的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供稿:宝鸡市凤翔区横水镇政府)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