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遏制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镇巴县兴隆镇近日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以“制度约束+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吹响破除歪风邪气、培育文明乡风的“冲锋号”。镇党政领导班子、行业代表及餐饮从业者参会,会议宣读《兴隆镇深化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以“弘扬新风尚、遏制歪风气”为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清廉村居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村民院坝会宣传劝导景之一
加强宣传重引导,“三员联动””筑防线。针对高考后“学酒”苗头,各村(社区)启动立体宣传攻势:通过入户宣讲、村民会议、院坝说事会等线下渠道,结合宣传车、公告张贴及乡村大喇叭广播,全方位解读整治政策与意义。同时,组建“三支队伍”压实责任:政策宣传员:村(社区)干部牵头解读文件,明确整治红线;违规劝导员:公益岗人员分片巡查,提前介入劝阻违规办酒;社会监督员:党员带头公开监督,人大代表、乡贤积极参与,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通过 “教育在先、警示在前”,筑牢群众思想防线。
村规民约立新规,红白理事有章循。各村(社区)将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核心条款,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成立老党员、退休干部等参与的监督小组,从宴席申报到现场监管全程留痕,在修订过程中,通过“群众提议、协商酝酿、表决公示”等程序,广泛吸收群众意见,确保新规顺民意、接地气。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对酒席类型、规模标准、操作流程、菜品数量等实行“量化管理”,限定婚嫁、丧事可办,其他事由(如升学、乔迁、生日等)一律禁办,明确宴请范围不超亲属圈。
报备监管双发力,长效机制促落实。推行“双轨报备” 制度,婚嫁酒席需提前向村(社区)申报,丧事当日报备、事后补流程。镇包片领导带领村“四支队伍”严格核查:一查审核办酒条件与范围,杜绝“化整为零”违规操办;二查是否签订《文明办酒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书》,杜绝野味、高档食材、“三无食品”,明确责任边界;三查是否派驻专人现场监管,从食材采购到用餐环节全程把控。对未报备或擅自办酒行为,一律按违规处理,形成“申报、核查、监管、处置”全程规范管理。
入户宣传 移风易俗
部门联动出重拳,露头就打零容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情信访工作,及时处置人民群众信访举报,认真回应群众关切。针对整治难点,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机制:快速响应:设立 24 小时举报热线,接到违规线索后,村“两委”迅速上门劝导,发放《停办告知书》;联合执法:镇政府统筹交警、公安、市监等力量,对拒不停办的宴席采取“政策宣讲+现场管控+群众疏散”措施,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加强源头治理:结合“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对农村厨师、餐馆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同步整治酒驾、矛盾纠纷等衍生问题,形成整治合力。
及时整治 风雨无阻
党员干部作表率,俭廉新风润民心。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联 1 个村(社区),负责带队组建“监管专班”查处违规办酒,规范婚嫁、丧事两类酒席,全程跟踪督查食材采购台账(杜绝野味、高档食材)、厨师健康证及食品安全、宾客签到簿(有无违规参与党员干部)三大环节,不断规范“事前申报、事中监管 、事后追溯”闭环管理新体制,确保合规办酒安全有序。同时,在全镇开展 “清廉宴席示范村”创建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滥办酒席歪风,积极落实 “三个带头”:带头抵制违规酒席,不操办、不参与、不随礼,不帮办、不纵容 ;带头管好亲属,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制止;带头参与监督,在文明实践中亮身份、树标杆。通过“一名党员一面旗”示范效应,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尚。
入户走访劝导场景之一
监督执纪严到底,动真碰硬筑防线。镇纪委积极落实镇党委会议决策,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日常监督清单,实行 “三查机制”(查线索,公示举报电话,对群众投诉第一时
间核查反馈;查失职,对整治不力导致歪风反弹的,追究相关干部责任;查典型,定期通报违规案例,对党员干部违规行为及时处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同时,依托村规民约落实惩戒措施,对违规村(居)民实行 “道德评议”,限制享受惠民政策,在村(社区)“红黑榜”上公开曝光违规案例,形成强大震慑,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滥办酒席专项整治新格局。
拒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已出动车载广播宣传66车(场)次,入户劝导1265户,现场劝导停办“无事酒”26场,在集镇餐饮场所宣讲《禁办酒席倡议书》61场次、签订《不承接违规宴席承诺书》62份、《食品安全责任书》78份、《文明办酒承诺书》129份,依规依纪查办了2起党员不听劝阻违规滥办酒席问题,对落实不力的 1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约谈,对全镇 12 名农村厨师实行“诚信管理”,对违规承办酒席者扣除信用积分,对严重失信的餐馆实施 “停业整改”等措施,受教育群众3600余人。
如今的兴隆镇,随着整治行动深入推进,群众从“被动遵守”到“主动参与”,人情负担持续减轻,文明新风浸润乡野。久久为功,持续奋斗,完善机制,塑造新风,让“减负就是增收”、“无事不办酒,卸下人情愁”深入人心,全镇继续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坚决扛起专项整治政治责任,加大码力,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推动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振兴植入“廉动力”。(段明才)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