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强省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心得

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不仅是对制度要求的理解,更带来了对基层工作本质、作风建设逻辑的深层思考,收获颇丰。

所想:拨开形式迷雾,回归工作本质

基层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但形式主义的滋生,往往让“做事”变成了“做样子”——报表要“精美”却不看数据是否真实,会议要“周全”却不管部署是否落地,检查要“留痕”却不问群众是否满意。《规定》的出台,像一把“手术刀”,直指这些“虚功”,让人深刻意识到:基层减负不是“减任务”,而是剔除“无效消耗”;不是“降标准”,而是把标准聚焦到“群众是否受益、问题是否解决”上。这提醒我们,任何工作都应追问“为什么做”“做了有什么用”,而非陷入“为了完成而完成”的闭环。

所得:明确行动方向,校准工作坐标

对上级而言,要学会“换位思考”。部署任务时多想想基层是否有能力承接,考核指标时少些“唯材料论”,多些“实地看效果”,让基层从“应付检查”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对基层而言,要珍惜“减负红利”。少了冗余报表、无效会议,就要多走村入户;少了不必要的迎检,就要多钻“矛盾窝”。把减负省下的时间,用在倾听群众呼声、破解治理难题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这才是减负的最终目的。

对个人而言,要强化“实干自觉”。形式主义的根源往往是“怕担责”“图省事”,而《规定》倒逼我们养成“务实作风”——说话办事直奔主题,解决问题盯着难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干实事,以“群众点头”为最高评价。

说到底,《规定》的价值,不仅在于“减了多少负担”,更在于引导所有党员干部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无论层级高低,最终都要落到“为人民服务”上。唯有如此,基层工作才能更有温度、更有力量。(作者: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吴堡县分公司 郝翠)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