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构元镇:法润乡土千般景 治绘民生万象新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旬阳市构元镇锚定“精准化、场景化、实效化”目标,打破“单向灌输、形式化宣传”的传统模式,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肌理、群众生活的日常、产业发展的脉络。从干部带头学法到田间地头释法,从校园浸润普法到商户精准送法,构元镇以创新实践让法律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化解矛盾的“减压阀”、保障发展的“护身符”,奏响了一曲接地气、见实效的基层法治乐章。

干部学法作表率,筑牢依法履职“压舱石”

IMG_256

构元镇秉持以“关键少数”带头学法用法,带动“绝大多数”尊法守法的理念,将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的“先手棋”,以常态化机制夯实法治根基。镇党委制定《干部法治学习计划》,聚焦《宪法》《民法典》等重点内容,通过“干部大讲堂”“案例剖析会”等形式,让法律条文对接工作实际。镇党委书记带头授课,以土地流转纠纷、邻里矛盾调解等实例为切入点,详解法律条款在具体场景中的适用,让干部在“学案例、悟法理”中提升法治思维。五年来,镇村干部定期参与学法考试,平均分超90分,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专项培训实现全覆盖;在110余起矛盾纠纷调解中,镇依法调处率达100%,“依法办事”已成为干部履职的“硬标准”,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法治底气。

田间普法接地气,解开乡村治理“千千结”

“土话乡音讲法理,身边事例释法条”是构元镇破解农村普法难题的生动实践。针对农村群众“听不懂、用不上”的顾虑,镇政府组建由科级领导带队,镇村干部、法律顾问、村“两委”成员参与的普法小分队,把普法课堂搬到田埂、院落和集市,开展“订单式”普法  。春耕时讲“种子维权”,秋收后说“土地流转”,赶集日谈“养老防骗”,农闲时论“邻里相处”。

IMG_256

王河村两住户曾产生土地界畔纠纷,调解人员赶赴现场全面核实情况后,先以乡俗情理疏导当事人情绪,再边看现场边讲解《土地管理法》《民法典》等相关法条,最终定桩划界、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既解决了邻里纠纷,更播下了法治种子。

五年来,“送法进乡村”已开展40余场次, 覆盖村民1200余人次,工作人员通过以案释法、上门普法等多种形式让法律知识在乡土里生根发芽。

校园普法润幼苗,培育法治信仰“向阳花”

IMG_256

青少年是普法的“未来工程”,构元镇以“沉浸式、互动式”教育,让法治意识伴随其成长。镇内中小学聘请“法治副校长”,司法所、警务室负责人定期进校园,用“抽凳子致伤”“游戏皮肤诈骗”等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法律条款,剖析校园欺凌、网络陷阱的法律后果,引导学生“知敬畏、明底线”。“小手拉大手”机制更让普法理念走出校园,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讲给家长听,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连锁效应。五年来,法律进校园活动开展20余场次,校园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零发生,法治意识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安全带”。

景区集镇常普法,激活发展动能“助推器”

依托辖区羊山旅游度假区资源,构元镇将普法宣传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法治文化长廊,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法治精神;组织普法小分队进民宿,讲解经营规范、消费维权知识,为旅游产业发展“护航”;结合“版画之乡”特色,创作法治主题版画,让游客在欣赏民俗文化中领悟法律知识,助力形成“旅游度假、特色民俗、普法宣传”三赢的良好局面。

IMG_256

同时,构元镇将集镇商户作为服务群众的窗口,组织构元司法所、构元市场监管所和构元警务室定期开展“法治体检”。对餐馆讲《食品安全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对超市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退换货流程;对厂矿强调《矿山安全法》,守住生产底线。精准普法让集镇经营更规范,市场环境更有序,为优化营商环境添足法治动力。

院落调解融法理,织密基层共治“平安网”

构元镇立足山区村落特点,结合“天平驿站”法治品牌将普法宣传与人民调解融入院落生活,探索“院落普法调解”模式。纠纷突发时在院坝里搭建“临时调解台”,情理法相融共济化解矛盾。樊坡村八户村民曾因用水纠纷剑拔弩张,调解人员全面核查情况后,在院坝里摆上板凳,邀请邻里乡亲旁听见证,用《民法典》中“相邻关系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条款明晰边界,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协议。五年来,这种“调解一次、普法一片”的模式化解纠纷量约占镇村矛盾总量的75%,履约率达100%,信访量逐年下降,让“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镇”的工作理念逐渐成为现实。

IMG_256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五年来,构元镇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让“八五”普法在精准化、场景化实践中走深走实。从干部带头到群众参与,从田埂院落到景区集镇,法治素养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群众生活的“定心丸”。展望未来,构元镇将继续深耕普法创新,让每一片乡土都浸润法治养分,让每一份民生都得到法治保障。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