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榆阳区镇川镇:强化党建“红引擎”激活振兴“新动能”

今年以来,榆阳区镇川镇锚定“抓党建促振兴”主线,聚焦“五个坚持”,紧扣“五有”标准,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IMG_256

坚持夯实思想根基,理论武装学习“有深度”

立足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构建“党委会研学+例会领学+支部跟学+个人深学”四位一体学习体系,破解理论学习“不深、不活、不实”问题。制定《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落实领导干部每周例会领学、每季度赴党建联系点讲学制度。围绕党的作风建设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10次。依托“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学院”、远程教育站点及微信平台,推送学习资源;结合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开展线下集中培训与交流8场,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坚持筑牢战斗堡垒,建强组织体系“有高度”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组建“土特产党建联盟”,整合干炉产业协会党支部、孵化基地党组织及企业商户党员力量,推动产业链上建组织、聚合力。全面推进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今年内6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标准化达标。加强村级班子运行监测,运用谈心谈话机制开展综合研判,累计培训村干部120人次。严把党员入口关,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名,发展党员11名,平均年龄31岁,本科率达50%。

坚持发挥引领作用,经济发展运行“有速度”

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化“党建+”模式,赋能高质量发展。梳理形成265项履职事项清单,明确职责边界,提升行政效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2025年度实施部队挡墙、国道西侧提升改造、五里坪排洪渠等重点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进机制助推项目落地见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布局,南坬村流转土地200亩,引进能人申美梅发展水稻种植与螃蟹养殖,实现镇川水稻种植“零的突破”。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五清三改一提升”目标,累计清理河道6公里,清运垃圾5000吨,规范摊点80余处;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收集站3处,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达90%;实施无定河生态治理,建成自然湿地0.137平方公里、生态护岸3.6公里;打造示范庭院1200户、景观街道5条、示范村庄2个,规划集中养殖区2处、专业市场10个。

IMG_260

坚持严明纪律规矩,狠抓作风建设“有力度”

每月组织学习省市典型案例,每季度开展“以案促改”专题研讨,2025年以来开展警示教育12场,剖析典型案件8起,覆盖镇村干部120余人次,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畅通巡察反馈、信访举报、“12345”热线等线索渠道,开展“微腐败”专项整治,重点整治集体“三资”管理混乱、乡村振兴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立案查处6件,党纪政务处分4人,追回经济损失3万余元。健全长效机制,出台《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节日提醒、日常巡查、线索快查”机制,开展明察暗访10次,防止“四风”反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结重点民生实事50多件,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IMG_261

坚持提升社会治理,优化服务机制“有温度”

落实党委书记履职清单制度,制定2025年实事硬事清单,包含村级事项19件、镇党委共性任务6项、个性任务3项,实行季度动态更新、跟踪问效。深化“七制”工作法,全面启用“万善桥评理堂”,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法官、司法人员、公安人员、纪委人员及群众代表等12人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通过线上微庭审12次,诉前调解案件80余件,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10余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元宵节庆、黑龙潭非遗文化周、农民广场舞大赛、“龙潭杯”乒乓球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十余场,组织文化惠民演出二十余场,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下一步,榆阳区镇川镇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更实举措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发展活力、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郝姣)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