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坪县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径,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不仅实现了渔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更让“生态鱼”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走进镇坪县城关镇竹节溪村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一幅现代渔业的新画卷徐徐展开。群山环抱之间,排列整齐的养殖池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在这里,科技为渔业发展插上了翅膀,6组12个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时采集水温、溶氧量等数据并上传至云端,自动投喂机依据鱼群活动规律精准投料。
“以前养鱼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手机上一操作,鱼料就投放出去了,很方便,科学养殖也让鱼苗成活率和鱼的品质都大大提升。”安康宁远居农旅康养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正波说道。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镇坪县坚持“以水养鱼、以鱼护水”。该基地采用湖北正大提供的环保饲料,养殖尾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灌山林,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养殖成本。目前,该基地已养殖各类鱼20多万尾。
除了科技赋能与生态保护,镇坪还大力推动渔业与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镇坪县城关镇竹节溪村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综合布局养殖区、垂钓区、服务区、生活区,打造“生态养殖 + 休闲垂钓 + 乡村旅游”基地。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垂钓乐趣,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2025年上半年,竹节溪村通过渔业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成功激活乡村旅游市场。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露营基地和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城关镇竹节溪党支部书记何万军表示。
在镇坪县曾家镇千山村,同样依托水资源优势,发展起独具特色的渔业产业。镇坪县雨溪沟渔业养殖有限公司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智慧渔业平台”管理体系,通过“人放天养、定量捕捞”的生态保护措施,2025年千山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迎来了大丰收,预计总产量将突破10万尾。
镇坪县雨溪沟渔业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凯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养殖的鳙鱼、鲢鱼长势良好,不仅充分供应本地市场,还通过订单模式远销周边省市,已成为带动库区群众增收的“金色引擎”。
近年来,镇坪县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持续让生态渔业多点开花。截至目前,全县新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50亩,养殖面积达到3950亩;设施渔业养殖2000立方米,养殖水体达到17360立方米;冷水鱼养殖面积3000平方米,养殖面积达到153100平方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0亩,养殖面积达到1900亩;上半年,新建渔业示范基地4个,新培育经营主体5个,截至6月底,水产品产量1781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01亿元。依托优良水资源生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民宿69家、农家乐100余家。
下一步,镇坪县将继续围绕生态渔业做文章,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渔业与更多产业深度融合,让好山好水孕育出更多的生态财富,奏响乡村振兴的“渔”美乐章 。(供稿:镇坪县农林水利局)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