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勉县茶店镇云雾缥缈,风景如画,宛如仙境。在马黄岭村的乡溪民宿内,老板傅生华早早便开始为客人精心准备早餐。初夏时节,这里迎来了第一波避暑旅居的游客,他们正惬意地坐在庭院里,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饭,尽情享受着山间清凉的惬意时光。
近年来,茶店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思路,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开发利用镇域资源优势、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持续强投入、夯基础、树品牌,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扩大旅游消费,形成“四处皆美景、四季有游客”的喜人局面。
资源变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曾经闲置的池塘摇身一变,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民宿”;曾经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成为高标准现代化的梅花鹿养殖基地;曾经寥无人烟的战备路风景区,如今挤满了前来避暑纳凉的游客……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茶店镇依托生态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由镇党委牵头成立乡村旅游发展专班,逐村走访,全面摸排整合碎片化闲置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统一规划设计、改造升级。构建“二带五区一中心”发展格局,将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研学等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以景带村、全域联动,形成乡村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
泥路变坦途,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走进茶店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点,花海环绕,道路平整,一个集旅客出行、公共服务、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交通门户呈现在眼前。
茶店镇地处“勉略宁”三县交接,十天高速公路、345国道、茶张公路和沮水战备路穿境而过。近年来,茶店镇致力于挖掘地理区位优势,持续推进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旅游循环通道,推进修缮桥梁、疏通沟渠、房屋外立面提升、河道环境整治等内容,投资70万元实施沮水大桥绿化亮化,口袋公园建设,新安装太阳能路灯62盏、划定交通标识标线及公共停车位45处,安装公共灭烟器36个,定制园艺花箱45个,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为乡村旅游注入强大动能。同时,坚定“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春赏万亩油菜花海,秋收优质稻油作物,既保障粮油安全,又形成“花海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双赢目标。
人气变财气,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外面千般好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这些年在外打拼,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报家乡吗?既然我能在外面干得出色,也一定能在家乡干出色。”吴亮态度坚决,说干就干,回乡随即创办了汉中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近年来,茶店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优化个人创业服务流程,整合创业关联服务事项,积极为初创经营主体创造支持条件,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进“职业技能+创业”,围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效结合,使好创业、能创业的职业技能更加普及,实现创业驱动培训、技能赋能创业。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0余次,吸引返乡青年、乡贤能人50余人投身创业,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吸纳村民参与民宿运营、流转土地获取分红、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直接带动1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1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益均突破15万元,群众收益和集体积累实现“双丰收”。
下一步,勉县茶店镇坚持以”农业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韵“的发展理念,打破传统单一产业模式的局限,整合景点、民宿、餐饮、交通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文旅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文化活态化、乡村风景景观化和乡村居民富裕化,推动农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供稿:勉县茶店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