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山岗,细雨润透田畴,平利县三阳镇广袤的乡野正被此起彼伏的农机轰鸣声和群众的欢笑声唤醒。从层叠的梯田到平展的沃土,从翠绿茶山到金黄菜畦,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在阡陌间徐徐展开,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沿着弯弯绕绕的乡间公路深入泗王庙村三组,白墙黛瓦的民居外,层层梯田如一卷洇湿的宣纸被山风轻轻抖开,梯田里老把式陈啟文弓着腰,将饱满的玉米种精准撒入育苗盘,“这‘康农玉868’新品种抗病强,亩产还能涨两百斤!”不远处,村支部书记程远明正在张罗着“大家注意土不要盖太浅了,水一定要浇透”,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庞夹杂着汗水在田野间交相辉映。
“绞股蓝出苗后要勤松土、勤除草、勤施肥……”在泗王庙村绞股蓝种植基地,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涛正在给大家耐心的讲解绞股蓝种植技术,边讲理论边实地演示。参加培训的农户们认真倾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种植细节,那小小的“一株草”承载着种植户们一年的忧与喜,“科技之春”的招牌在春光里格外醒目。
“大爷,这个可以申请政策补助的,而且还买的有保险,如果受灾,也能得到赔付。”春耕农忙时节,各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们自发组成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惠农政策,那一个个来回奔走的身影在田畴上熠熠生辉。
春种秋收,勤劳的三阳人民为了一年一季的收获,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一辆辆耕地机在农田间划出绿色诗行,这场传承千年的春耕叙事,正在乡村振兴的宏图里续写新的篇章。泥土的芬芳中,我们听见了破茧新生的声音——那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跫音,正在春天的原野上隆隆回响。(王亮)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