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塔区麻洞川镇,卫生院不仅是守护群众健康的医疗阵地,更藏着许多暖人心脾的服务故事。从护士站的细心叮嘱到医保窗口的耐心指导,从田间地头的上门服务到体检册里的精准标注,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初心,让医疗服务充满“人情味”。
护士站的“贴心话”:把用药指导说到心坎里
“阿姨,这个降压药您得早上饭后吃,一次一片,可别跟您的降糖药弄混了。”在麻洞川镇卫生院护士站,护士小刘正拿着药盒,逐字逐句地跟前来取药的王阿姨叮嘱用药方法。考虑到王阿姨年纪大、记忆力不好,她当即掏出笔,在药盒侧面写下“早饭后1片”的醒目大字,又额外写了一张纸条,把自己的工作电话工整地写在上面:“您要是忘了怎么吃,或者有哪里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王阿姨接过药和纸条,脸上笑开了花,紧紧握着小刘的手说:“你比我闺女还细心!”一句句贴心叮嘱,把专业的用药指导变成了暖心关怀,也让群众在取药的小事里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度。
指尖上的“暖心激活”:让智能服务不再“难操作”
“姑娘,这手机咋点都不对,急死我了。”医保窗口前,刘叔叔举着手机手足无措。原来他想激活电子医保凭证,却对着手机界面无从下手。工作人员小张见状,立刻起身走到刘叔叔跟前,接过手机耐心指导,指尖轻划屏幕:“叔叔您看,先点这个蓝色图标,再输身份证后六位,跟着提示走就行。”
随着“激活成功”的弹窗跳出,刘叔叔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露出了笑容:“太好了!以后买药不用带卡了,真是太方便了!”小张又顺手把医保APP移到手机桌面,还特意画了个小记号:“下次直接点这个就行,有任何问题随时来窗口找我。”阳光透过窗口洒在两人身上,指尖的操作虽轻,服务群众的心意却重如千斤。
田间地头的“健康处方”:把健康服务送到农忙时
“李奶奶,您这膝盖疼是长期干农活劳损导致的,平时要注意保暖,我教您几个拉伸动作,您跟着我做。”在乡间的蔬菜院子里,麻洞川镇卫生院公卫科慢病专干徐巧巧蹲在田埂上,一边给村民李奶奶示范拉伸动作,一边递上打印好的“健康处方”。
此前,徐巧巧在“乡村健康服务群”里看到不少农户反映:“农忙时浑身疼,却没时间去医院检查”。为了解决农户的难题,她和同事们主动组成“田间健康服务队”,带着血压仪、血糖仪和健康手册,利用农户休息的间隙上门服务。他们不仅为农户免费体检,还结合农作习惯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弯腰摘菜时要屈膝,避免腰部受力”“长时间浇水后要活动肩颈,缓解疲劳”。
李奶奶拿着写满注意事项的“处方”,笑得合不拢嘴:“你们真是太贴心了,不仅送健康,还教实用技巧,这服务真真切切送到咱心坎里了!”
体检册里的“暖心牵挂”:用细致标注传递关怀
“王姐,您父亲的体检反馈册好了,我帮您翻到重点项看看。”公卫科工作人员石全秀拿着体检册,手指着“血压控制良好”的字样笑着说:“您父亲平时坚持锻炼真管用,就是血脂得稍微注意下,我把饮食清单夹在里面了,照着吃准没错。”
王姐接过册子,指尖轻轻摩挲着小石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内容,感动地说:“贴心的小石啊,你还特意给标注出来了,这下我一看就清楚了。”石全秀又掏出笔,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册子封面:“您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随时给我打电话,下次复查我也帮您提前预约好时间。”
一本薄薄的体检册,装着的是对群众健康的满满牵挂;一次次细致的服务,筑牢的是乡村健康的坚实防线。宝塔区麻洞川镇卫生院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大事”,让健康守护始终温暖相伴。(供稿:宝塔区麻洞川镇卫生院)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