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凤翔区姚家沟镇:以微服务 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村组,群众工作的关键在农户。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推进安排,结合姚家沟镇“一张网格管到底”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转变作风,提升镇村干部入户走访的质量和为民服务的水平。近期,凤翔区姚家沟镇全体镇村干部每天集中下户走访,组织带领各村“红色暖心服务队”,深入到田间院落,扎实开展“敲门行动”,为群众提供就近、暖心服务。

掌握户情,当好普惠政策“讲解员”。 “叔,最近好着么?今年养老保险是继续交着还是已经领上了?” “哥,咱这农药瓶子和地里用完的农膜不乱扔,收拢一起交到村上都能换钱。”“大姐,咱赶上好时候了,现在HPV疫苗接种第2针能免费了。” 一回生、二回熟,走进户内,不等群众开口,镇村干部主动张口向群众精准“推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膜两物”绿色回收、妇女疫苗接种优惠、夏季征兵、监测帮扶等各种普惠政策,以“扯闲篇”形式在现场为群众耐心答疑。从群众需求出发,大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到野猪毁玉米等生活琐事,通过摸实情、讲政策、争资源解决实际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干部们在和群众打交道中只有真正做到心沉一线,腿勤、嘴勤、手勤,才能念好基层工作真经,做“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办得成事”的接地气干部。

集中调解,营造和美乡村“生活圈”。近日,由包村组、村干部牵头,“一张网格管到底”包抓网格员负责组成调解小分队,对村内的农用地耕种、娱乐活动中产生矛盾进行持续调解,对姚家沟村某村民关于低保评审问题,调解队员坚持每日到户内对当事人进行情绪安抚,收集梳理诉求,找准矛盾点,按照政策和程序逐一讲清症结所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将存在问题逐步化解。自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收集邻里纠纷7件,镇村干部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处,调解办结率达97.6%,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村民小组。强防范、精排查、细走访、快处置的工作原则,形成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治理格局,让乡村治理有力有效。

紧盯重点,共织安全发展“一张网”。以“一张网格管到底”工作机制为抓手,统筹全镇近期应急防汛、水毁路修复、危房摸排、交通安全劝导、野生动物保护等重点工作,细化网格巡查任务,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在“七下八上”攻坚关键期,网格员对2处地质灾害点、15处风险区、7条河道3座水库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河道沟渠、山体边坡、低洼院落等重点区域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青渠村慈安桥路面因强降雨导致塌陷排水不利、水毁路等情况,及时研判制定后续修复方案。对地质灾害点、危房户等制定“一户一预案”,持续做好农村道路行驶安全提醒、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巡查和保护宣传、项目安全生产等工作落实上,镇村干部主动迎战、靠前行动,推动“一张网格”从“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化,聚力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姚家沟镇通过“一天一户一小时”活动,将服务半径延展至田间地头,主动上门倾听民声、化解矛盾、宣讲政策,用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干部们以腿勤、嘴勤、手勤的务实作风,推动矛盾调解、民生保障、安全巡查等工作落地见效,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镇”。下一步,凤翔区姚家沟镇将持续深化网格治理,以精准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邰佳琦)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