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横渠,古柏苍翠,书院生辉。8月5日,眉县张载祠第五届“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会在北宋大儒张载讲学故地——张载祠内“横渠讲堂”隆重举行。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数十位怀揣赤诚之心的青少年志愿者齐聚于此,准备接过传播关学精神、讲述眉县故事的接力棒。
上午九时,横渠讲堂内座无虚席,庄重而充满活力。本次活动由县文旅局主办,张载祠承办,眉县雨竹语言艺术工作室协办,桃源人农文旅集团支持开展。参加培训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宝鸡文理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院长张波、政协眉县第六届主席卢文远、眉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文物局)副局长苟敏、眉县文化和旅游局原局长孙恩情、眉县总工会副主席王蓉、横渠镇副镇长王阿龙、眉县横渠书院副院长赵军良、执行董事刘江涛等,及团县委、县妇联、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县作协、太白山水务公司、横渠各站所、张载后裔、企业界负责人等近百人。
眉县文旅局(文物局)副局长苟敏在动员讲话中,深情回顾了“小小讲解员”项目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青少年德育教育、张载文化传承中的桥梁作用。她对“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做出这样的嘱托“你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悟精神,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融入血脉。”
紧随其后的是振奋人心的表彰环节。大会对2024-2025年度表现突出的“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刘宇芯、王传雄、曹如许、郝静欣、李晨璐、张睿萱授予荣誉证书,对眉县雨竹语言艺术工作室颁发优秀组织奖。一张张稚嫩却洋溢着自豪的脸庞在掌声中接受嘉奖,这不仅是对他们过去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未来职责的郑重托付。
同时,大会向卢文远、张波、赵军良、张世敏、马苏彬、杜崇斌、闫恒星、胡建平、张银娟9位在张载思想研究、地方文史、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颁发了“特聘研究员”聘书。他们将成为张载祠及“小小讲解员”志愿者们的强大后盾,提供持续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小小讲解员”志愿者讲解竞赛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小小讲解员”志愿者代表曹如许与侯钰晨分享了他们在讲解实践中获得的成长、遇到的挑战以及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他们的话语间,透露出远超年龄的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随后的竞赛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学员们轮番举手,围绕张载生平、关学要义、书院历史等主题,或用童真的视角解读深邃的思想,或用清晰的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这场竞赛不仅是对讲解技巧的检验,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锻炼和风采展示。
培训的“重头戏”是两场高水准的专题讲座。宝鸡文理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院长、横渠书院院长张波教授以《张载“横渠四句”及其当代价值》为题,为听众打开了一扇理解张载核心思想的大门。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深入浅出地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抱负与时代价值,引导听众思考如何在实践中体悟其精神内核。
陕西省关学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苏彬则聚焦《千年时空下的张载祠·横渠书院》。他从文化传播的实际出发,系统介绍了祠院的历史沿革、遗存保护现状,并重点分享了创新性传承关学文化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两位老师的授课史料详实、观点新颖、启发性强,为“小小讲解员”们注入了强大的专业能量和创新的思维火花。
培训会的尾声,一场庄重的宋制拜师礼学习体验为整个活动画上了意味深长的句点。击鼓明志后,在礼官指导下,学员学习揖礼等传统拜师礼节。孩子们在仪轨中亲身体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感受学问传承的神圣与庄重,古老礼仪与现代教育在此刻完美交融。
下午,与会嘉宾在横渠讲堂召开如何理解和践行“横渠四句”交流研讨会。讲解员则带领学员示范讲解。随后宣读了志愿者分组及培训要求。8月7日至月底,学员将分组前来培训,9月中旬起,每周末及节假日将在张载祠开展志愿服务。
如今,“小小讲解员”志愿者们整装待发。他们将以青春的声音、独特的视角、饱满的热情,在张载祠的每一处院落、每一块碑刻、每一件展品前,面向四海宾朋,讲述穿越千年的智慧与情怀。他们将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参观者,真切感受到张载思想的深邃底蕴与勃勃生机,也让眉县的文化名片因他们而更加响亮、更具活力。关学薪火,在稚嫩而坚定的童声中,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光华。(供稿:眉县张载祠文物管理所)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