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榆中县栖云讲堂第十四期开讲 冯玉雷作《马衔山:昆仑神话的最早地望》专题讲座

11月8日,由中共榆中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教育局、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榆中分局承办,县博物馆和县建投集团协办的榆中县“栖云讲堂”第十四期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开讲。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一级作家,兰州金城文化名家冯玉雷教授以《马衔山:昆仑神话的最早地望》为题,为全县300余名听众带来了一堂兼具学术高度、实证力度与时代温度的文化盛宴。

IMG_256

冯玉雷教授从中华文明天体崇拜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玉文化为切入点,以2012年以来连续17次玉帛文化系列考察研究的扎实成果为支撑,认为黄河贯通青藏高原、大西北及东部地区,把外流区与内流区连接起来,成为人类早期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和大动脉,出自陇山以西地区的透闪石、蛇纹岩玉料和绿松石、玛瑙等美石是这条大通道上运输的特色物品。2015年4月,叶舒选、王仁湘、易华、冯玉雷等学者考察马衔山玉石山,叶舒宪教授“玉出二马冈”的学术观点,冯玉雷在长篇小说《禹王书》中提到马衔山84次。齐家文化就是随着马衔山等地透闪石玉的开发利用而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黄河与玉石紧密结合的昆仑神话系统在“东玉西进”和“西玉东输”双重驱动作用下构建完成。

IMG_257

这场讲座不仅让听众重新认识了马衔山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关于马衔山玉文化发展,冯玉雷教授提了三条建议。一是对马衔山地区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把兴隆山、华家岭、关山及邻近周边的永靖北山、积石山、太子山、南屏山、莲花山、露骨山等大山放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区的第二阶梯地理环境中区考察;二是厘清马衔山地区的水系、玉矿资源、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三是联合马衔山周边的市县,抢抓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定期举办高规格的专题研讨会,齐心协力,配合国家昆仑文化公园核心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打造马衔山玉文化品牌,为“玉帛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

IMG_258

据悉,“栖云讲堂”作为榆中县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已累计举办十四期,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先锋开展专题授课,推出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讲座,满足了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备受广大市民好评。(来源:榆中融媒 记者 魏涛 刘彦令)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