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故乡的河堤》

奔走,呼吁,祈祷,梦里!江郎才尽的时候,只有面对,面对这无尽的乡愁,无尽的奔走和呼吁。

故乡的河堤,一段童年的影集,一段岁月的洗礼。说它千疮百孔,说它生生不息,说它大成若缺,说它风神疏逸,说它人间奇迹,都不为过。

这段难忘的河堤,万古的岁月,山洪滚过,清溪流过,季节枯过。在这段难忘的河堤上,许多的古人们走过,尤其是沈尹默的祖父沈际清老人曾经走过。后来,章草大师王世镗到班城履职,光阴六年,他肯定走过。再后来,苏维埃主席走过,陕南县委青鹤观的游击队员走过,保平山的红军们走过,就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少将钟世秀将军也同样走过。是啊,面对这段难忘的河堤,一代枭雄土匪头子王三春走过,国民党残匪饶蛮子走过。直到新中国诞生,一代又一代故乡儿女在这段河堤上含辛茹苦地走过。

IMG_256

面对这段艰难的河堤,祖父和祖母从这段河堤上走过,父亲和母亲也从这段河堤上走过,我的恩师潘兴隆先生同样从这段河堤上走过。如今,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的这段河堤,在故乡的怀抱里,不断地从我的生命历程中走过。

儿子童年时,我带他回老家探亲。那是初夏的月夜,暴涨的河水在这段河堤下滔滔不绝地奔流,于是,天真的儿子拉着我的手说:“爸爸,这河里的水在唱歌啊!””是啊,乖儿子,咱老家的河水在唱歌哩!”我惊诧地回答。

老家的这段河堤,走过原始丛林,走过史前文明,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风雨兼程的日子里,它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也谱写了太多的诗篇。深深记得,从我的童年开始,河堤就不断地经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和考验,尤其在大集体时代,河堤每遇洪汛,年年都要溃堤数次。好在,那时候,父老乡亲们大都住在山上,住在老屋。而河堤一面环绕着青山,一面环抱着田园。为了守护好乡亲们的家园,河堤冲了补,补了冲,就像乡亲们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样,每年农闲,大集体的社员们便会齐心协力地修补河堤。但是几十年过去,河堤依然如故。不同的是,河堤两岸,早已布满了人家。曾经的清凉瓦舍、曾经的农家院落,随着故乡的炊烟,早已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落地窗,是太阳能,是玻璃,是瓷砖,是钢筋,是混凝土,是鳞次栉比的小洋楼。

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的浪潮,终于把四山野岭的村民们安居在故乡两边的河堤上。但是,河堤依然如故,依然承受着大自然的侵袭和考验,也等待着那迟到的修复和重建。不可否认,这段河堤留下我太多的期待和记忆。那一年,一轮满月映照着故乡这段月映万川的河堤。夜深了,我和村里的翠花和燕子,在月光下的河堤上畅谈我们谈理想,谈友谊,谈人生,谈未来,那情怀,那壮志,那雄心,那勇气,那胆识,那追求,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虽然,一个村里的放牛娃,我们三兄妹,一个去了九冶,一个上了渔中,而我却去了塞北的贺兰山下。在部队,我脱胎换骨一头扎进文学,与写作结缘。再后来,我们三兄妹不同程度地走上了各自心仪已久的工作岗位。而我在故乡的文化站里,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全省文化劳模,免试招转为国家合同制文化干部。

有了这些履历,有了成长的契机,我更加关注故乡的河堤,也更加关注老家这段河堤的兴衰和荣辱。是啊,老家的这段河堤,它已成为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生命摇篮。

我珍惜这片土地,珍惜这片摇篮,也珍惜这段河堤。如今,到了落叶归根的时候,我更加珍惜这片热土和这片摇篮的沧桑和巨变。问题是,我每每回到故土,回到乡愁的眷恋之中。我总是感到,在嘉陵江的上游,在我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故乡,在这片开辟鸿濛谁为情种的土地上,唯有我,唯有我的父老乡亲们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也挚爱着这段苦难的河堤。他们不离不弃,他们早出晚归,他们日升日落,始终在这片今非昔比的土地上守护,始终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耕耘,既享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又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在生命轮回的征途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觉到这段河堤,这段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河堤,它既是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发祥地,又不过丈余。然而,千百年来,它就这样时好时坏地流淌着生命,流淌着亘古,流淌着美丽 ,也流淌着哲理,流淌着真性,流淌着苦难,更流淌着幸福,流淌着诗意,流淌着奇迹。它无数次挑战极限,无数次挺过自然灾害的侵袭,挺过汛期,挺过洪浪滔天的肆虐和枯寂。有时候,那种前赴后继,铺天盖地,大有排山倒海的洪浪,它的力量真叫人不可想象,它试图毁灭一个旧世界,也试图迎来一片新天地。那种气势瞬间崛起,眨眼溃堤,又陡然消逝。大自然的魔法与神奇,于股掌之间改写着历史,磨砺着岁月,警示着人类。

IMG_256

故乡这段河堤,它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也承载了我青春年少的浪漫气息。至今想起,我在河里洗澡,我在河里摸鱼,我在河里最早萌动爱情种子的时候,不可否认,那段河堤,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我的生命之中,涵括着最深沉的生命思考,也融入我落叶归根的无限情怀。

面对这段河堤,我只想宿归,不想离弃。因为,它是我的恩师,是我的父爱,是我的母语,是我儿时的乐园,是我生命的载体。它看似一段普通的河堤,实则父老乡亲安居乐业的生命线。如今,赤子念旧,落叶归根,情怀难释。所以,我只想它能坚固,只想它能修复,只想它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想它成为完成我生命的最后托付。

唉,故乡的河堤。是乡亲们生命历程的守护神。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奔

走于老屋,奔走于河堤,奔走于乡愁,奔走于故乡的热土。

这段河堤,它断断续续,长不过数里,宽不过十米,深不过丈余。然而,千百年来,它就这样时好时坏地流淌着生命,流淌着亘古,流淌着美丽,也流淌着哲理,流淌着真性,流淌着苦难,更流淌着幸福,流淌着诗意,流淌着奇迹。它无数次挑战极限,无数次挺过自然灾害的侵袭,挺过汛期,挺过洪浪滔天的肆虐和枯寂。有时候,那种前赴后继,铺天盖地,大有排山倒海的洪浪,它的力量真叫人不可想象,它试图毁灭一个旧世界,也试图迎来一片新天地。那种气势瞬间崛起,眨眼溃堤,又陡然消逝。大自然的魔法与神奇,于股掌之间改写着历史,磨砺着岁月,警示着人类。

故乡这段河堤,它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也承载了我青春年少的浪漫气息。至今想起,我在河里洗澡,我在河里摸鱼,我在河里最早萌动爱情种子的时候,不可否认,那段河堤,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我的生命之中,涵括着最深沉的生命思考,也融入我落叶归根的无限情怀。

面对这段河堤,我只想宿归,不想离弃。因为,它是我的恩师,是我的父爱,是我的母语,是我儿时的乐园,是我生命的载体。它看似一段普通的河堤,实则父老乡亲安居乐业的生命线。如今,赤子念旧,落叶归根,情怀难释。所以,我只想它能坚固,只想它能修复,只想它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想它成为完成我生命的最后托付。

唉,故乡的河堤。(作者:刘德寿)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