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狮子骢的来源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六)

唐代宗也有一匹坐骑狮子骢,曾御赐迎请著名的佛教密宗高僧不空和尚。据唐人赵迁《不空三藏行状》载:(大历)五年夏五月,诏请(不空)大师往太原台山修功德。是岁也,有彗出焉。法事告终,妖星自伏。季秋,屈于京师。皇上以所乘师子骢并御鞍辔,遣中使出城迎大师。大师固辞,恩命不许。乃乘之入对,皇上大悦。

此事在宋僧赞宁撰写的《宋高僧传·不空传》中也有记载。唐代宗以御驾狮子骢迎请不空大师,显示出统治者对佛教高僧的尊崇。

IMG_256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有一种神驹称“狮子花”,有人认为就是“狮子骢”,应该是不确切的。 杜甫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中曰:“昔日太宗拳毛,近时郭家狮子花。”明代王嗣奭《杜臆》卷6 曰:“‘拳毛’‘狮子花’,乃当时最有名之马,识者多矣。”拳毛 ,为唐太宗生前非常喜爱的一匹骏马,曾刻石立于昭陵,为“昭陵六骏”之一。葛承雍认为,这是一匹来自中亚腹地的胡马遗种。至于“郭家狮子花”,据说是郭子仪在收复被吐蕃占领的京城长安后,唐代宗御赐的一匹骏马,名曰“九花虬”。

IMG_257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唐人苏鄂《杜阳杂编》卷上载:代宗广德元年,吐番(蕃)犯便桥。 上幸陕,王师不利……是月,副元帅郭子仪与大将李忠义、渭北节度使王仲昇克复京都,吐番大溃。上还宫阙……上因命御马“九花虬”,并紫玉鞍辔以赐,子仪知九花之异,固陈让者久之。上曰:“此马高大,称卿仪质,不必让也。”子仪身长六尺余。九花虬,即范阳节度李德山(按:《太平广记》卷435《代宗九花虬》条引《杜阳编》作“李怀仙”)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虬龙也。每一嘶则群马耸耳。以身披九花文(纹),故号为“九花虬”。亦有师子骢,皆其类……既复京师,特赐子仪,崇功臣也。

IMG_258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此可知,唐代宗将自己的一匹坐骑“九花虬”御赐给了郭子仪。 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卷 55《马·九花虬》条也引述了《杜阳杂编》,并曰:“杜诗‘近时郭家师子花’,注‘即九花虬’也。”从《杜阳杂编》“九花虬”后自注曰:“亦有师子骢,皆其类。”可见这应该是两种不同称谓的骏马。“师子骢”,是指其鬃毛似狮子;“九花虬”,则是指其花纹似“九花”。“九花”,据说是菊花的别名,因在农历九月开花,故名。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载:“九花者,菊花也。”清人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之117也曰:“名类纷繁色色嘉,秋来芳菊最堪夸。如何偏改幽人号? 高唤街头卖九花。”自注曰:“都门菊花,种类颇多,满街高呼,助人秋兴。 然称其名曰‘ 九花’,殆以菊至九月盛开故耶!”有人认为该马因“拳毛”,身披像菊花样的“九花纹”,故名。 虬,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又称虬龙。从西域传来的宝马,常被称之为“天马”,或“龙马”。可见“狮子骢”与“狮子花(九花虬)”是两种不同花色的骏马。

IMG_259

(图片来源于作者原文稿)

►部分参考文献

IMG_260

文稿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王永平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