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西安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探寻城固架花

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与传统技艺,7月10日至11日,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兴平、延安、城固“织梦非遗 文化新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汉中城固,重点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固架花刺绣。

IMG_256

7月10日下午及11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城固架花刺绣基地。在基地内,成员们首先感受了匾额文化的历史厚重与独特韵味。随后,基地讲解员对城固架花作品进行了细致讲解,使成员们对其图案的深刻寓意、独特的构图方式有了更

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城固架花又称“挑花”,是流行于陕南湑水、汉江流域的民间刺绣艺术,在城固已传承两千余年。它以棉、麻、丝等布料为底料,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经纬交织的网格上,形成色彩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题材多源于民俗、生活及民间传说。

IMG_256

据记载,明清时期桑麻及棉花种植扩大,城固农村“家家有纺车、户户有织机”,妇女人人擅长挑花刺绣。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架花在汉中地区极为普遍,女子自幼便随母亲或邻里学习纺花、织布、染布、扎花、绣花,当地流传着“城固有女皆架花”的民谚。

城固架花刺绣所用材料均取自当地,以麻、丝、棉布料作底,全凭艺人心中构图,用针引彩线,依照底布经纬纹理,以数纱绣为基本针法,严格遵循“数丝而绣”的传统,挑绣出精美绝伦的正反两面完全一致的图案。其工艺严谨,无需底稿,全凭心算,体现了极高的技艺智慧。图案题材广泛,多取材于陕南汉水流域的自然风物、民俗生活、神话传说、吉祥寓意(如大舜耕田、桃柳渡江春、十子图、状元游街、汉江春意等),构图饱满、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汉水文化特色和秦巴山地风情,是记录当地历史民俗的“无字史书”,被誉为刺绣中“活化石”。

IMG_256 城固架花区别于一般刺绣,其特点在于“重架”而非“重刺”,属大众性艺术样式。它以“花包花”、叠加式、对称等独特表现手法,充分展现原始自然的朴素之美。其针脚为“×”字形的称十花针,属数纱绣门类,又名“挑花针”,为“一”字形的称平线绣,以及游花针、锁针等别具一格的特色针法。不画图不打底稿,在布料经纬之间进行数纱绣制,对耐心和细心要求极高,一纱错,摞摞错。

城固架花作为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不仅充盈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持续润泽着百姓生活。此次实践之旅,让学子们得以近距离探寻指尖上的传统技艺,感受其背后质朴的情怀。(供稿:城固县文化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