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擦亮班级里的每一颗“小星星”

“我就像天上那颗不引人注意的小星星,虽然平凡却努力发光,这就是我”这就是四年级一名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着。课堂上,总有一些细碎的小星星在闪烁:那是坐在最后排的差生突然站起来的“滔滔不绝”,那是捣蛋鬼“语出惊人的发现”,那是平时沉默的孩子突然举起的手,是解题时跳出常规的“奇思妙想”,是小组讨论里那句“我有个不一样的想法”——这些,都是儿童在学习中藏不住的闪光点。善于发现这些光芒,不是教师的“额外任务”,而是教育最温柔的智慧: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思考、努力与独特,都被看见、被珍视。孩子的学习信心得到莫大的助推,学习兴趣得到巨大的开发,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一生可能就是一张巨大的转变。

发现闪光点,要先放下“标准答案”的执念。有位数学老师让学生解“鸡兔同笼”问题,多数孩子用了课本上的方程法:“鸡兔同笼听口令,全体起立靠墙站,小鸡无腿兔有两,余腿除2是兔数”,也有学生画着线段图迎刃而解。唯独一个男孩在草稿纸上画满了小圆圈,圈里有的画着两条线,有的画着四条线。老师没有直接评判,而是蹲下来问他:“这些小圆圈代表什么呀?”男孩指着图说:“圆圈是笼子,两条线是鸡,四条线是兔,我数着数着就找到答案了。”类似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一堂找对应面的教学课中,老师让学生记住顺口溜:“找对面跳一跳,没有对面就拐弯”,学生们唱着,找着,填着,忙的不亦乐乎,而一位学生偏偏画一画,折一折,慢腾腾地做着,我问他,他嘟囔着:还是这样保险。这个看似“笨拙”的方法,其实藏着孩子对图形的敏感与具象思维的天赋。老师当即在班里表扬了他:“原来还能这样‘画’出答案,你的想象力真棒!”那之后,这个总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的男孩,眼里渐渐有了光。教育里的“标准”从来不该是束缚,当我们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抵达终点,才能看见他们思维里独有的风景。

发现闪光点,要在“不完美”里找惊喜。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讲解了比喻句,“本体”“喻体”“比喻词”并让学生们仿说一句。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太阳像红火球”“河流像飘带一样”叽叽喳喳时,一生大声答道:“老师的眼睛像星星,就是有时候会瞪人。”全班哄笑,男孩脸一下子红了。老师却笑着说:“你不仅注意到老师的眼睛亮,还观察到了不同时候的样子,这才是最真实的观察呀!”一句话化解了尴尬,更让孩子知道:哪怕表达不够“标准”,认真观察的心意也值得被肯定。儿童的学习本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他们的答案可能稚嫩,想法可能天马行空,但正是这些“不完美”里,藏着最本真的思考与勇气。老师要做的,不是用“对”与“错”去评判,而是像淘金者那样,从泥沙里筛出那些闪着真诚与努力的颗粒。

发现闪光点,要给“捣蛋鬼的孩子”寻找一份合适的作业。“捣蛋鬼”每个班级里都有,他们活泼好动,不安分守己,不是在这闯了祸,就是在那边弄得鸡飞狗跳。班主任们也是十分头疼他们,或好言相劝、或威胁吓唬……好多都是无济于事。班级有一个小男孩,不仅邋遢,还是个小混混,今天招惹了高年级被揍,明天在本班里闯下祸……每次挨训时,还是不了了之。我也费尽苦心,开始寻找突破口了。他每天来校很早,爱在土火炉上古弄,一干起活来,很专心。不捣蛋了、不乱跑了、不欺负同学了,火炉被他一鼓弄,火也旺了起来了,教室也暖和好多了,他也咧开嘴笑起来了……何不让他负责火炉工作呢!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我找他谈话,他低下头,嘟囔着:我怕……我怕……,“别怕,老师相信你会做好的”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着:“放开干,只要你想干,一定会干好的”。果不出所料,他早早到校,自己带来干柴,认真地生着火,一会,火苗照红他小小的脸庞,映照着会心的笑容……从此以后,他也不再到处招惹是非了,他也不再到处闯祸了,同学们也逐渐和他接近了,他的学习也渐渐好了起来了。是的,一个调皮捣蛋鬼不是永远就是捣蛋鬼,只要我们能发现它的优点,正确引导他,他一定会发出点点的亮光的。

发现闪光点,要给“沉默的孩子”留一盏灯。班里总有一些孩子不爱说话,他们的闪光点常常藏在低头演算的笔尖、专注听讲的眼神里。有位班主任注意到,一个转学来的女孩总在美术课上把画纸涂得满满当当,却从不敢交给老师看。一天课后,老师轻轻拿起她的画:“这朵花的颜色搭配真特别,紫色和黄色放在一起,像阳光照在紫藤花上。”女孩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从那以后,她开始愿意把画递给老师,后来甚至在全校画展上拿了奖。很多时候,沉默的孩子不是没有光芒,只是需要更耐心的等待与更细致的观察——可能是作业本上比上次更工整的字迹,可能是小组讨论时悄悄点头的认同,可能是实验课上小心翼翼操作的认真。这些细微的进步,都是他们在悄悄发光,只等一双懂的眼睛去发现。

发现闪光点,更要让光芒照亮更多角落。有位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一个平时调皮的男孩说:“我发现下雨前,蚂蚁会把洞口堵起来。”老师没有觉得“这太简单”,反而追问:“你观察了多久?怎么确定是为了防雨呢?”男孩一下子来了兴致,讲起自己蹲在花坛边看了三天的经历。那天的课堂,变成了“观察分享会”,更多孩子说起了自己发现的“小秘密”。当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被放大,会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其他孩子会意识到“原来我的发现也很重要”,课堂会变成一个互相照亮的场域。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给这些闪光点“添柴”,让它们从一点微光,变成照亮整个课堂的温暖火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是有些在白天不显眼,有些藏在云朵后。善于发现他们在课堂里的闪光点,本质上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与发光方式。当老师的目光里带着期待与欣赏,当一句“你这个想法真妙”“这次比上次进步了”成为常态,课堂就会变成星光璀璨的夜空。而那些被擦亮的“小星星”,终将带着这份被看见的自信,在成长的路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供稿: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姜良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