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心岭,又称金鸡岭,位于陕西省南端镇坪县、湖北省西部竹溪县、重庆市东北巫溪县、三省(市)交汇处,也是西北、华中、西南三大区的交汇点,是中国地理位置较特殊的地方。意味着“鸡心岭”具有中国雄鸡版图的“中心”位置,所以有“中华奇观”和“自然国心”之美誉的旅游文化品牌 [1]。
鸡心岭旅游景区的区域独特亮点
鸡心岭人文底蕴深厚
鸡心岭既是三省市交界的制高点,也是历史上巫溪大宁河盐厂至陕南地区、鄂西北地区古盐道的控制点。巫溪盐道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巴人先民开始陶器熬盐,开启了规模化制盐史。奠定了巫溪作为“上古盐都”的地位,《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提到“巫国以盐业兴” [2]。
随着盐业生产扩大,巴人外运输食盐逐步形成盐道网络,成为连接川、陕、鄂等地的贸易通道。盐文化成为大巴山古老文化的精髓,其特色鲜明,是文化探寻和文化回味的造访地。
鸡心岭作为巴国、秦国、庸国的边关,也是我国方言聚集区,既有巴蜀方言(西南官话),亦有关中话、楚语。南腔北调的移民,使这里成为中国方言的感受地;南习北俗的融合,使这里成为中国民俗的体验区;南粉北面的混合,使这里成为中国南北饮食的荟萃地。
2021年,鸡心岭进入重庆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成为寻找历史文化遗迹的旅游景点 [3] 。
鸡心岭不仅是我国西北、西南、华中奇特的地理坐标,也是我国植物南北的分界线,具有南方象征的天然榕树,只能在大巴山南坡存活,而在大巴山北坡“消失”。对于北方人来说,这里绿水青山的风景似江南;而对于南方人来说,这里冬眠落叶的枯树又是北方。
大巴山被称为“中国动植物的基因库”。这里有花开似“鸽子”的活化石珙桐树,近2千年的银杏树、以及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树种,一度认为已灭绝的崖柏在大巴山被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林麝、金雕等在仍然在这里活动。
鸡心岭天然榕树不同天的独特景象,以及形成的动物天堂,构成鸡心岭的奇特景观。
鸡心岭科普旅游的理想地
鸡心岭所在的大巴山生态良好,动植物特色亮点突出,为科普旅游营造一片天。这里还是中药材之乡,具有国家地理保护产品“竹溪黄连”“镇坪黄连”“镇坪淫羊藿”“巫溪独活”“大宁党参”等。
鸡心岭所在的县也是美食之乡,巫溪县拥有的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巫溪洋芋”“巫溪洋鱼”“老鹰茶”等,使品巫溪烤鱼、喝老鹰茶成为逍遥川味生活探索的理想地。竹溪县拥有的国家地理保护产品:“竹溪贡米”“竹溪腐乳”“竹溪贡茶”等,使吃竹溪贡米、拌竹溪腐乳成为兼容并包楚风探索的理想地。镇坪县拥有的国家地理保护产品:“镇坪腊肉”“镇坪乌鸡”“巫溪洋芋”等,使品镇坪腊肉、吃杂粮大餐成为镇坪长寿文化探索的理想地。
2009年鸡心岭作为国家日食最佳观测地,2025年鸡心岭建成安康市首个交通气象监测站,促使鸡心岭成为旅游探索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地。
鸡心岭还是红色教育基地
1932年贺龙领导的红三军“7000里小征程”,在鸡心岭留下了战斗脚印。鸡心岭战役作为入川首捷,展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成为鄂陕川湘边区革命史的重要篇章[4]。
1932年12月15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从湖北竹溪县桃源、源茂一带翻越鸡心岭进入重庆巫溪县,沿鸡心岭的铜灌沟下行,智取一线天、激战七蟒峡,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鸡心岭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在祖国心中,祖国在我在心中”的红色教育基地。目前,镇坪县将“鸡心岭红三军战斗遗址”作为“统战教育基地”,巫溪县将鸡心岭南则脚下的一线天“红军首次入川纪念地”打造成为3A红色旅游景区。
鸡心岭景区旅游交通具备
2021年安康-镇坪130公里1.5小时高速公路开通;2023年巫溪县-鸡心岭近50公里半小时高速公路将通车;2022年郑万高铁:郑州-重庆巫山-奉节-万州高铁通车直达重庆市;2025年底竹溪县至鸡心岭高速公路将通车,以及兴山县-宜昌市-武汉市时速350公里高铁开通,奉节至重庆和武汉高铁都是2小时行程。鸡心岭旅游景区步入全国的旅游快车道。
目前,鸡心岭为陕西省秦巴1号旅游线的南端点,以及中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内蒙古大草原-西安古道-安康(鸡心岭)-重庆三峡-湖北恩施大峡谷-湖南张家界-贵州梵净山-广西桂林山水-广东湛江海岸线-海南天涯海角的重要节点,为中国“国心”旅游目的地 [5]。
鸡心岭文化品牌影响力大
鸡心岭旅游景区成为三地具有影响力的景区,形成良好的旅游效益。
独特的文化标识语。鸡心岭成为周边地区对外宣传的广告语:镇坪县“自然国心 巴山药乡 养生天堂”、竹溪县“朝秦暮楚地 自然中国心”、巫溪县“巫咸古国 心旅巫溪”(“养生云中花海,寻梦自然国心”) [1]。
经典的三省领导题字。鸡心岭迎宾门镶嵌着三省领导的题字石牌,成为全国旅游一大景观。陕西省长程安东:胜景衔三省;湖北省长蒋祝平:华夏儿女凝一心,秦楚巴风汇一门;重庆市长包叙定:千古雄关绝,三江坦途通。这在全国都是唯一世上独有 [3]。
引起国际友人的注意。2013年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第65集《走上自然国心“鸡心岭”》播放。鸡心岭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就有“中国国心–鸡心岭”地标。伴随“一带一路”的推送,鸡心岭迎来外国的朋友(见照片1)。
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地标。202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文章《只有陕西,才是陕西!》描写陕西省地标:陕西名“西”却属“雄鸡之心”镇坪鸡心岭“一脚踏三省”是“自然国心” [6]
鸡心岭不仅成为陕西镇坪、湖北竹溪、重庆巫溪共有的文化旅游品牌,也得到周边地区的认可。在“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的湖北神农架国家5A旅游景区,就有鄂渝陕“三省台” (见照片2)旅游景点。
鸡心岭旅游发展的机遇
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月13日甘肃、10月16日福建、10月18日安徽、11月6日湖北)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指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2025年1月1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正式提出“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这都为鸡心岭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鸡心岭特色旅游景区的优势,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通过创建旅游名县,加快“旅游强国”建设。
鸡心岭景区存在的问题
鸡心岭旅游景区未进入A级景区行列
目前,鸡心岭为全国独特的区域开放旅游景区,但并未进入国家A级景区行列,影响鸡心岭在旅客公众心理中的影响力。
鸡心岭景区高速公路没有出入口
镇坪-巫溪高速公路穿鸡心岭隧道而过,没有在鸡心岭景区附近形成出入口,这对鸡心岭旅游景区的行程造成极为不便。
鸡心岭景区枢纽“中心”未形成
鸡心岭南北高速公路和竹溪县至鸡心岭东线高速公路贯通,但陕西镇坪县鸡心岭至重庆城口县高速公路西线未开工建设,缺失十堰(高铁)-鸡心岭-城口县(高铁)东西联络线,使镇坪县(鸡心岭)高速公路枢纽“中心”未形成。
鸡心岭旅游发展的策略建议
鉴于以上原因。现提出鸡心岭旅游发展的以下策略建议。
全力进行鸡心岭A级景区申报
鸡心岭景区要成为世界知名景观,必须在创A级景区上狠下功夫。陕西镇坪县、湖北竹溪县、重庆巫溪县通过协商,共同进行鸡心岭A级旅游景区申报,将鸡心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旅游景区。
协同创建鸡心岭A级景区。2010年竹溪县将鄂陕交界的关垭子景区打造成为3A旅游景区,这为陕鄂豫三省市的鸡心岭景区打造3A旅游景区积累经验。
2023年重庆巫溪县徐家镇,提出与湖北省竹溪县桃源乡、陕西省镇坪县钟宝镇共建鸡心岭3A级旅游景区,2024年巫溪县人大代表就提出《关于支持鸡心岭旅游景区的建议》。因此,陕西镇坪县、湖北竹溪县与重庆巫溪县一道,积极携手共建鸡心岭A级景区。
扩大鸡心岭旅游景区。根据三省(市)的地理位置,对于鸡心岭景区可以设置三个大门:北大门 (陕西镇坪县钟宝镇老树迁)、东大门(湖北竹溪县茂源林场)、南大门(重庆巫溪县一线天附近)。
北大门:1946年中原突围,江汉军区派出连长马运辉、排长王佩福、班长张辉远3人侦察敌情,3人行至鸡心岭脚下老树迁时,被国民党军队捕获,在镇坪县牛头店英勇就义。北大门既是鸡心岭旅游景区盐道的出发点,也是红色教育的记忆点。
东大门: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少将柯愈珊溃逃到鸡心岭地区,企图借鸡心岭的天险建立反革命阵地。1950年 1月,我武装部队将柯部被全歼在茂源林场附近,整个大巴山地区得到解放。这里也是历史上通往古庸国的盐道节点,也是大巴山三省市最后解放的区域。
南大门:红三军“小长征”激战鸡心岭入川的重要纪念地,也是古盐道南下的重要节点,使鸡心岭与盐道浑然一体,共同打造自然与人文、绿色与红色、旅游与养生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丰富鸡心岭文化内涵
鸡心岭是大自然南北区域的过渡地带,使这里成为中国动植物的基因库,南北边关的融合特质,使这里成为中国巴国、庸国、秦国古国往来的关卡。这些都寓意鸡心岭的“中心”地含义。
展示盐道文化的魅力。巫文化神奇的“巫术”将盐泉水变成晶体的盐,使神秘的盐伴随人们的生活。在巫文化打造中,巫溪县应该突出巫文化的“盐巴文化”,是巫文化的源头,神奇的“巫术”在于盐的生产。竹溪县要突出巫文化的古老“贡茶”品质,神奇的“巫术”将山中树叶变成清凉解渴的神水。镇坪县应该突出巫文化的“长寿文化”,镇坪县特殊的环境,日常食用的玉米饭、土豆菜、合渣汤(豆制品),成为今天的营养品,而且镇坪淫羊藿,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壮阳”的药物,称为古老东方的神秘奇幻,更是长寿的秘方。
陕鄂渝三地联合相关省市,着手启动巴山盐道世界遗产申报,真正使鸡心岭景区伴随盐道历史文化打响世界。
丰富鸡心岭旅游文化感受地内涵。用天南地北的动植物基因库,构建鸡心岭的天然动植物公园,成为游客旅游探索的实践地;用南粉北面的餐饮美食源,推出鸡心岭的原生态美食文化,成为游客品尝美食的特殊地;用南腔北调的方言语系集,构筑鸡心岭的自然方言交流边关,成为游客领略不同方言的感受地;用南民北俗的民俗汇集地,打造鸡心岭中心的天然多元文化民俗馆,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观光地。
全面推动鸡心岭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鸡心岭旅游景区要在镇坪县红三军鸡心岭战斗战场遗址基础上,在鸡心岭解放战场处,修建大巴山地区全境解放纪念碑,以及在鸡心岭脚下的陕西老树迁,增建鸡心岭解放战斗解放军遇难纪念牌,与重庆巫溪县一线天“红军首次入川教育基地”等,形成整体的红色旅游线路,丰富鸡心岭旅游景区人文内涵,成为名副其实“我在祖国心中,祖国在我在心中”的教育基地。
突出鸡心岭科普旅游特征。鸡心岭边关的特性,还在于其地理气象。鸡心岭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清澈的小溪、清新的空气、清亮的天空, 使这里成为避暑的理想之地。将三地县城与鸡心岭景区统为一体,打造鸡心岭周边地区的避暑之地。将镇坪县城(南江河)与黄龙间隙瀑布景区、三道门(溪水)景区联合打造成西安市的3A级“山水”凉城,将竹溪县古城与龙湖湿地公园联合打造成武汉市的3A级“龙城”凉城,将巫溪县大宁古城与新县城联合打造成重庆主城区的4A级“双城”凉城。
充分利用鸡心岭特殊的气象特征,结合大自然的绿色资源,打造鸡心岭科普旅游地。
齐心协力构建鸡心岭旅游通道
根据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时代要求,加快鸡心岭景区旅游交通直通车线路建设。
构建鸡心岭旅游景区交通网。开通安康-鸡心岭-奉节大巴,实现“大巴+高铁”安康4-5小时到达重庆、武汉,镇坪(鸡心岭)3-4小时到达重庆、武汉。尤其安康-平利-镇坪-奉节-宜昌-武汉是一条新简捷走廊,较北线安康-襄阳-武汉节约许多时间。
同时,安康-奉节“大巴+高铁”,使陕西省秦巴1号旅游线(鸡心岭)与神农架景区有效对接,形成安康-镇坪(鸡心岭)-奉节(巫山、巴东、兴山)高铁站到神农架大九湖或木鱼镇(神农架景区所在地),使鸡心岭景区与神农架鄂渝陕“三省台”景区相互对应协调发展。
开通鸡心岭高速公路交通出入口。将鸡心岭高速公路省级检查站(未启用)改造成为鸡心岭服务区,并且形成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像镇安县那样,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出入口二者合一)。这不仅是为鸡心岭景区服务,更重要是为陕西镇坪县西南区域、湖北竹溪源茂林场等区域民众出行服务。
3.实现鸡心岭至城口县高速互通。2025年底随着竹溪县-丰溪镇-鸡心岭100公里1.3小时高速公路通车,陕西省和重庆市积极推进鸡心岭-重庆城口县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形成大巴山南部东西方向十堰市(高铁)-鸡心岭(自然国心)-达州市(高铁)的旅游通道,构建鸡心岭旅游景区的枢纽辐射中心。
推动安康-奉节-黔江铁路立项开工。陕西省和重庆市共同实现安康市-镇坪县-巫溪县铁路(260公里,时速200公里)连接线(可以延伸到黔江)立项并且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西安市-安康市-奉节-重庆市和武汉市铁路互通,构建西安市、重庆市、武汉市的鸡心岭旅游“中心”景区。
联手推动鸡心岭融入全国旅游大区域
鸡心岭要成为全国旅游精品,必须融入全国旅游大区域,借促全国旅游的大市场平台,打响鸡心岭旅游文化品牌,形成双向互动共赢的局面。
将鸡心岭融入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鸡心岭从陕西省秦巴1号旅游线路扩展到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之中,形成我国著名的旅游景观:满都拉国际口岸-草原-沙漠-黄河-长城-古都西安-秦岭-汉江-大巴山(鸡心岭)-长江-张家界地貌-梵净仙山-桂林山水-海岸线-天涯海角 [5]。
南北旅游大通道位于我国陆地版图中轴线,具有很好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南北旅游大通道,使鸡心岭旅游景区成为南北旅游大通道奇特的景观,并且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将鸡心岭融入长江经济带。鸡心岭是重庆市东北的最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南到长江奉节县高速公路100公里1.2小时,到巫溪县50公里高速公路不足1小时,沿江高铁重庆市-万州区-奉节县-巫山县-兴山县-宜昌市-武汉市,使鸡心岭旅游景区成为“大巴山风景道”到“长江三峡风景带”的新亮点。
将鸡心岭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鸡心岭是汉江流域陕西省最南之顶和湖北省西南之巅,优越的地理奇异点位置,依靠高速公路和高铁,使鸡心岭旅游景区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神奇之地,形成汉江流域大巴山北线环线的东西旅游精品线:安康市-岚皋县-城口县-鸡心岭-镇坪县-平利县-安康市;十堰市-竹山县-竹溪县-平利县-镇坪县-鸡心岭-竹溪县-竹山县-十堰市;十堰市-竹溪县-竹山县-鸡心岭-巫溪县-神农架-保康县-南漳县-襄阳市-十堰市。
参考文献
[1]赵临龙.“自然国心——鸡心岭”旅游文化品牌的深度开发研究[J/OL].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8):185-192.
[2]谭治国.新时代巫溪县文旅融合的探索[J/OL].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19(01):93-95.
[3]赵临龙.打造全国旅游精品“自然国心”鸡心岭旅游品牌的探析[J/OL].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2):160-166.
[4]赵临龙.“自然国心”鸡心岭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提质增效的探索[J/OL].中南农业科技,2023,44(04):180-185.
[5]赵临龙.中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8.
[6]张铁、龚仕建、张丹华等.我的宝藏家乡|只有陕西,才是陕西![EB/OL].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6947768-
(作者赵临龙:系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安康学院二级教师)
赵临龙,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著作成果《中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研究》(科学出版社)、《中国中西部南北绿色经济带构建研究》(科学出版社)分别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以及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成果《安康旅游在“陕南突破发展”中的困境分析及对策》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现为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陕西省乡村振兴专业研究会学术委员,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以及陕西省社科专家、全国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家。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