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微视新声

韩城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山坳里的藏蓝年轮

为记山坳间那圈“藏蓝年轮”,作此诗词——不为铺陈传奇,只为镌刻山巅上那些难忘的日常:是暴雨中扛锹开路的肩膀,是险情前攥紧对讲机的指节,是风雪里踏破山路的靴印。

    一直以来,韩城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的十位守山卫士,以365天全年无休的坚守,护着267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这片山乡的安宁,锻造成岁月里最硬核的暖。这些文字里的每一笔,都是为了让这份平凡又厚重的守护,能被时光轻轻记下。

IMG_256

七律•赞山乡守夜人

一抹藏蓝守翠微,经年昼夜踏星归。

斧开雾障险途辟,桩固波潮故宅依。

春标危情举红旆,冬巡雪舍送暖晖。

但求乡境长康泰,只把安宁铸岭巍。

IMG_257

沁园春•山坳藏蓝四季守

雾锁山坳,露湿征衣,晓色初熹。

看藏蓝巡野,缓推农院;钢锹通障,岩垒临湄。

春察林禽,夏防堤岸,雪夜驰途送证归。

风兼雨,守翠微千叠,民众无危。

唯求惠泽常随,但把靖安缔作纪维。

记讨薪平怨,农欣展袖;邻持锦贺,暖意盈闱。

夜绕山町,月随身影,落石先清待客炊。

终年守,护诸千余里,岁岁安怡。

IMG_258

山坳年轮上的藏蓝足迹

晨光刚漫过褐马鸡掠过的山梁,

铁皮窗还凝着整夜的寒霜,

墙上的预警早圈住四季的硬仗——

春防落石、夏排汛涝、秋护采收、冬除冰障,

笔尖划过值守清单,每个字都淬着劲:

267平方公里的安危,容不得半分松放。

药材车陷进落石堆,铁锹与铁肩立马顶上,

掌心磨出血泡,也得在雾霭里砸开通道,

汗珠砸在石面上,溅起的都是“必须通畅”的倔强。

春雾裹着林场的潮气翻涌,

花椒树刚冒新绿,隐患已被盯上:

台账上的红圈是易滑的陡坡,蓝线是待修的护栏,

橙点标着松动的危石,黑字记着独居老人的门窗。

曾有骗子卷走老人的养老钱,警灯划破五月雾障,

28小时连轴追,困了靠树眯半晌,

硬生生把血汗钱从魔爪里追回,

递还时,老人攥着的不仅是钞票,更是能扛事的肩膀。

夏雨突袭时,他们是冲在前的盾与光,

雨衣被荆棘撕开大口,警靴被灌满泥浆,

却没人退后半步——林场里搜救迷路的驴友,

沙哑的呼喊穿透雨幕,“别怕,我们来了”掷地有声;

水库边加固冲垮的堤岸,肩膀顶着重沙袋,

哪怕脚掌陷进泥里,也绝不让洪水再往前闯;

湿透的警服能拧出雨水,可托住受困者的手臂,

始终像钢柱般稳当,递去的援手,硬得能扛住风浪。

秋霜染红山梁,值班室的灯比星火更亮,

不仅护着屋顶平台晒椒的农忙,更盯着暗处的隐患:

景区入口立起防踩踏的标牌,用红漆加粗“安全第一”;

村路拐角设下警示桩,反光条在暮色里闪着提醒的光;

村民的花椒袋还没装完,他们已帮着排查电路故障,

爬梯子、拧螺丝,动作利落得像熟悉自家的院墙。

手机里家人的牵挂藏在未读消息里,

目光却钉在山坳的每个角落,民情本上的字迹带着力量:

“暴雨后必查水库坝体”“林场增设防火隔离带”

“帮独居户检修取暖设备”,每一笔都写着“敢担当”。

冬雪封山时,铁铲早备在村口旁,

花椒树裹着银纱,他们的靴印已踩遍山岗,

积雪没过脚踝,每一步都陷得很深,却走得格外稳当;

踏雪叩响每座山屋的门,把平安的承诺送到老人的炕旁;

光伏板下清雪的动作利落,水库边巡逻的脚步铿锵,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不退让”,

在春雾里扛住险情,在夏雨中顶住风浪,

在秋霜里守住安稳,在冬雪里筑牢屏障,

把藏蓝的刚劲,深深刻进山坳的年轮上,

让每寸土地都记得,这群人始终站在最需要的地方。

供稿:韩城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