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汉阴县第三小学邓萍老师参加“国培计划(2025)”小学数学培训成果分享

为期十天的 “国培计划(2025)” 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已圆满落幕。怀着感恩与分享之心,我将结合培训中的所学、所思、所悟,从 “三大亮点” 与 “两大收获” 两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IMG_256 IMG_257

本次培训的三大亮点

本次培训的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输入与输出紧密闭环”。

亮点一:课程设计“高”与“新”结合。

高在理念:培训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罗新兵教授带来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思维教学》,罗教授结合高考试题类型与题目数量的实际现状,传达高考题型考查学生“多想少算”,所以教学中教学的目标要从让学生掌握“一时能记得住的知识”提升到培养其“一生能带得走的能力”(即核心素养)。应着力引导学生实现从浅层、短时、碎片、被动、快速、粗糙的思考,走向深度、长时、整体、主动、缓慢、精致的思考的转向。

新在技术:由陕西省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专家、高级教师马俊华老师主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专题,让我们直面教育科技浪潮,了解了AI如何为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赋能。如AI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三个核心环节:课前:进行学情分析,备课研课。课中:实现生动形象的讲解(如史料学习、思维可视化)和互动。课后:根据课堂生成进行总结回顾、教学评价与作业设计及相关信息分析。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AI的个性化学习赋能就必须给其清晰的角色定位、派明确的任务、提结合实际的要求,简言之为定角色、派任务、提要求。

IMG_258

亮点二:学习模式“观”与“磨”并重。

观名校:我们先后深入西安航天三小、中华路小学、高新四小三所名校进行跟岗研修,亲眼观摩了多节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课,这些鲜活生动的课堂,让我看到了不同学校在落实新课标、构建高效课堂方面的卓越实践,也直观感受到了不同学校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文化。

磨好课:培训不是“只听不练”,同时也安排了展示课。我们经历了“一轮磨课-→二轮磨课-→成果展示”的完整流程。我准备了一节北师大版“线的认识”,这节课经过小组研讨、诊断、打磨,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跨越,增强了我的实战能力。

亮点三:培训过程“学”与“用”闭环。

整个培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学习闭环:“理论输入(听报告)→实践观察(进名校)→内化创造(磨好课)→成果输出(做展示)”。这种模式确保了我们不仅能学到,更能思考如何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我的核心收获与行动设想

基于以上学习,我的主要收获可以概括为两点:1、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路径。之前我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通过专家解读和名校观摩,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要从“知识导向”转向“思维导向”。课堂上要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发现,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算法。我计划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尝试设计1-2节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探究课,减少教师的直接讲授,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与思维碰撞,并在教研组内进行分享。2、获得了将AI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法论”。马俊华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AI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可以立即使用的教学助手。例如,我们可以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甚至进行简单的学情分析。今后的教学我将探索1-2款简单易用的AI教学工具(如用于生成习题或课件素材),在备课组内进行小范围试用和分享,减轻工作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IMG_259 IMG_260

此次培训,我不仅更新了理念,学到了方法,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最后,再次感谢校领导给予和同事们承让的宝贵学习机会。我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事,对我这些粗浅的想法提出宝贵意见。(供稿:汉阴县第三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