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准对接汉滨区民营经济法治需求,11月3日,汉滨法院民二庭与五里法庭前往五里工业园区,参加园区民营经济领域普法宣传沙龙,聚焦企业经营中的高频法律风险点,向与会企业开展以“企业合同风险控制与防范”为主题的法律知识宣讲,助力企业提升规范经营与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合同是市场交易的基石,也是企业运营中最常见的法律文件。然而,实践中,不少企业因合同管理不规范而陷入纠纷,甚至蒙受不必要的损失。通过梳理大量案例后发现,企业合同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如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缺失,导致纠纷发生时维权依据不足;签约前资信调查缺失,可能面临“胜诉容易执行难”的窘境;合同履行过程监控不力,对对方违约行为未能及时响应并固定证据;四是对合同主体身份审查不严,误与无授权代表或皮包公司签约,埋下巨大隐患。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此次普法宣传结合真实案例,向企业代表们系统讲解了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要点。在合同签订前,务必做好对方主体的资格审查与资信调查,核实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等,确保交易对象适格且具备履约能力。在合同起草环节,应力求条款明确、具体,特别是标的、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等核心条款,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语言,并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预设解决方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强化动态监控,及时跟进对方履约情况,善用法律赋予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权利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注意所有重要沟通、变更均需落于书面,确保证据链完整。在发生纠纷时,应依法依约及时主张权利,注意诉讼时效,必要时果断运用法律武器。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不仅传递了法律知识,更体现了法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前移风险防控关口的积极作为。
下一步,汉滨法院将继续深化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精准对接司法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指导,共同筑牢合同风险防控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坚实的法治动能。(吴莹 杨冰)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