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日,传统道德文化读书会第22期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在府谷县图书馆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著作《幼儿教育概论》第二章“智慧观”后半部分为学习核心,聚焦人体九识全系统智慧开发,深入解读慧性图文思维类型及人类智慧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为现场参与者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文化盛宴。

活动由刘美希老师主持,流程丰富且层层递进。她首先带领大家回顾古今中外名人对读书的独到见解与高度评价,引发在场人员对读书意义的思考;随后引导全体成员开展经典诵读实践,整齐同频的诵读声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最后以接龙阅读的形式逐段学习本次核心内容,并组织大家围绕所学展开热烈交流,让知识在互动中深度渗透。
学习环节中,大家重点探讨了“九识系统与生命治理”的核心内涵。人体生命如同一个精密的“国家治理体系”,心识作为“决策层”,涵盖慧识的“无为而治”、智识的“有为而治”及性识的“执中守一而治”,前六识则构成“执行系统”。当前多数人因离道失德出现“前识霸治”的现象,亟需通过“正善治”规范前六识,恢复先天无为的生命本真功能,实现“内圣外王”的生命治理境界。对比而言,西方教育侧重前五识的精细化开发,易陷入“智增慧隐”的误区;而德慧智教育则兼顾九识全系统发展,既保障前五识的健康成长,又着力开发深层心识智慧,实现智慧培养的全面性。

关于慧性图文思维(慧识透发的主要形式),本次学习明确了其三大分类:气型图文思维最为常见,依赖“气”的能量支撑,儿童时期易培养,成人可通过修身实践激活,核心在于规范后天意识以维持其稳定性;光型图文思维是 0-7 岁儿童的天然禀赋,依托生物光与透明松果体发挥作用,却常因错误的智能教育引导而丢失,成人需通过长期修身逆转松果体钙化才能逐步恢复;本性图文思维作为最高级的立体全息思维,在 0-3 岁儿童身上会自然重演,却极易被后天教育压抑,唯有通过德慧智教育加以保护和强化,才能实现与气型、光型图文思维的贯通融合。
人类智慧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也成为本次交流的重点议题。2500 年前的性慧思维阶段,以性识、慧识为主导,人类具备立体或平面的慧性图文思维,与自然达成高度合一的状态,中国道德根文化对此阶段的智慧成果保存最为完整,后因离道失德逐渐进入 “智长慧隐” 阶段;智能思维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分别对应亚里士多德演绎法主导的 “智长慧隐期”、弗兰西斯・培根归纳法主导的“智增强化期”,以及爱因斯坦直觉法主导的“智成灵生期”,三个时期均存在抛弃性慧思维的局限性;执一思维阶段目前尚未成为主流,其理念源于老子“执一”思想,主张在智能发展达到巅峰后回归本真,实现先天慧识与后天智识的有机统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道德根文化的复兴与德慧智教育的广泛普及。

交流讨论环节,张新林老师带领大家系统梳理学习内容,并结合当前社会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展开深度剖析。大家一致认为,多数家长因缺乏相关知识学习,采用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往往与孩子成长规律相悖,白白错失了儿童教育的黄金时期,令人惋惜。八十高龄的张永华老师则结合翁帆与杨振宁的结合案例,生动阐释了读书学习的重要价值,他特别告诫在场人员:务必选择含金量高的好书潜心研读,教育孩子要坚守正确方向,不盲目跟风,不惧他人嘲讽,同时要积极将所学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让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惠及更多家庭。
整场活动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既深化了参与者对传统道德文化与智慧教育的认知,又为解决现实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生活与教育实践中,助力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供稿: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