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优秀教师汪小娟:用“共情”拉近距离,以“关注”点燃自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涧池镇中心小学教共体优选一线教师在育人实践中饱含智慧与温度的鲜活案例,以“小故事”呈现“大主题”,用“小情节”彰显“大情怀”,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学可鉴的工作方法和实践指导。

IMG_256

汪小娟,小学一级教师。1999年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20余载。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始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成长,秉承用爱心与责任心守护孩子全面发展 ,曾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农村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面对许多不善言辞、内心敏感的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始终相信,教育的温度就藏在日常点滴的交流中。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分享我的实践与思考。

IMG_257

首先,我会利用“碎片化”沟通来渗透日常。课间、午休,都是与学生交流的黄金时间。这时,我会主动询问:“周末爷爷奶奶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最近和爸爸妈妈通电话了吗?”“今天的饭菜合胃口吗?”“这个国庆节中秋节最开心、最难忘的是什么事?”这些看似随意的对话,实则传递着“老师在关注我”的温暖。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或状态异常时,我会及时谈心,耐心倾听,帮助他们化解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视。

其次,我会以“正向激励”替代批评。农村孩子更渴望被认可。与其紧盯缺点,不如放大优点。例如:“你今天主动帮请假的同学打扫卫生,真有责任心!”“你早早到校帮大家领餐,让大家吃上了热乎饭,全班同学都感谢你!”这些具体而真诚的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向善向上的内驱力。

第三,我会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对于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为他们建立了“心灵档案”。谁的生日快到了,我会悄悄为他精心准备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组织全班为他唱《生日快乐》歌;谁最近作业潦草,我会在本子上写下:“老师知道你想进步,下课后来我办公室,我给你传授进步秘籍”;谁情绪低落时,一块糖果、一次温暖的交谈,往往十分凑效。同时,我还会定期组织“悄悄话信箱”“心情树洞”,让孩子们有机会且愿意说出心里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愿意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不仅是温暖,更是成长的力量。当我们用共情去理解孩子的沉默,用关注去回应他们的渴望,那些曾经低垂的头,终会自信地抬起;那些怯懦的眼神,终会闪出光芒。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愿继续做一束微光,去照亮每一个孩子前行的路。

静待花开,是教育中最美的姿态。愿我们都能成为耐心的守望者,用理解浇灌,用智慧引领,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每一个生命的璀璨绽放。感谢您的阅读!(供稿: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