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石泉:党建引领聚合力 科技赋能促振兴

蚕桑产业是石泉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六大重点产业链之一,覆盖全县130个村,带动3554户群众增收,2025年石泉县养蚕发种9.2万张、蚕茧产量3680吨、预计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我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近日石泉县科协党支部牵头组织市、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中池镇机关、青泥涧村、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6家党支部及养蚕大户代表,成功举办“支部建在产业链科技服务到田间”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建引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将组织力量、政策资金、科技服务等深度嵌入蚕桑产业链。

党建联建聚合力,科技赋能促振兴

组织嵌合,构建“四级联动”红色矩阵,变“单打独斗”为“系统作战”。坚持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为主线,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县科协党支部发挥“枢纽”作用,积极统筹协调市县镇村和企业多级党组织和产业专家资源,市、县蚕桑中心党支部提供政策项目与技术支持,镇村党支部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发展,龙头企业党支部主动参与产销对接、基地建设环节,有效打破了层级、领域壁垒,实现了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势互补,将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需求导向,打造“精准滴灌”服务闭环,变“被动响应”为“主动破题”。坚持“一线问需、靶向施策”,精准对接“需求侧”与“供给侧”,将科技服务的着力点精准锚定在基层一线—中池镇青泥涧村,该村蚕桑文化浓厚,养蚕历史悠久,是蚕桑新技术、新模式推广的试验示范点,也是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和县科协的对口帮扶村,年养蚕1200余张,养蚕农户占总户数24.3%,年养蚕收入超过200万元,蚕桑占人均总收入30%以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县科协党支部前期深入调研,精准摸排该村在数智能化、蚕桑养殖、桑园管理等环节的技术需求;活动中靶向施策,特邀省市县蚕桑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将“回山消毒”、秋冬桑园管理等关键技术直接送达养蚕一线,现场把脉开方,破解栽桑用地、经营主体培育、产销对接等发展难题;活动后持续跟进,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推动科技资源持续下沉。实现了科技服务从“面上覆盖”到“点上突破”的深刻转变,真正将科协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服务优势。

阵地融合,打造“数智场景”体验平台,变“传统认知”为“未来图景”。活动主场设在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打造“实地观摩+现场授课+交流合作”三维立体课堂。组织60余名党员干部和养蚕大户代表,实地观摩天成丝业鲜茧缫丝扩能技改、珍爱生态农业利用闲置桑叶“变废为宝”、池河镇明星村智能化养蚕工厂机器人等“黑科技”应用、池河镇“数智赋能”整镇推进成效、青泥涧村集体经济“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多批次”养蚕、丝绸服饰制品及桑叶粉加工等全产业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场景,让全体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对全县蚕桑产业发展和“数智蚕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图景有了最直观、最深刻的认识,拓宽了党员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智慧汇聚,搭建“赋能增效”研讨台,变“点上破题”为“面上谋划”。现场活动结束后,六个支部的党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支部如何引领科技赋能”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讨论。村级提出了壮大蚕桑产业的发展建议,镇级分享了“方格簇议评收购模式”试点等创新实践经验,企业畅谈了对市场趋势的前瞻判断,专业机构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市、县部门深入解读了政策利好。活动凝聚了高质量发展共识,交流分享了“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多批次”等3种有效模式,凝练出4条关于产业链延伸、深化“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强村大户”模式等方面的关键建议,将基层智慧升华为“支部引领、科技赋能、抱团发展”的系统思路。

经验启示拓思路 助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活动以“小切口”实现了“大作为”,为未来的工作带来以下启示: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根本原则,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与发展效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产业发展方向不偏、动力充沛的根本保证。要持续深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跟进”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与发展胜势。

必须抓住“机制创新”关键抓手,构建开放共享的党建联建新格局。“链上党建”共同体与“一线课堂”模式是成功关键。党组织主动“破圈”联建,把产业链相关各级党组织、经营主体和蚕农紧紧串联在蚕桑产业链上,紧紧依托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平台,形成了“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农助农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

必须深化“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打造资源下沉与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振兴样板。坚持由党组织统筹谋划,构建“组织对接、资源对接、需求对接”的精准帮扶框架,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通过稳定的结对关系持续流向乡村。同时,要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在帮扶中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经营主体培育、“乡土人才”培养、新兴技术推广、新民风建设等,最终将外部支持转化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次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下一步,石泉县科协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县域六大产业链上各支部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建立“主题共商、活动共办”的党建联建机制,联合开展党建活动,推动专家与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定期开展成果转化与技术培训,打通“企业需求”与“专家资源”的对接通道。另一方面构建“问题收集-专家解答-跟踪服务”的工作闭环,由各支部收集技术难题,县科协协调专家“接单”解决,形成“支部吹哨、科协响应、专家报到、党员带头”的敏捷服务体系,切实将科普服务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米”,以党建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让党建真正成为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刘 军 郭永忠)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