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县双乳镇,只要提起老支书张开孝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有矛盾找老张支书,他讲得清道理,也暖得了人心!”
年过八旬的张开孝退岗不褪色,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深入扎根人民调解一线四十余载,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深厚的法律素养,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60余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法律明白人”“和谐守护者”。
“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
“纠纷不能过夜,心结越早解开越好。”这是老张支书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调解从不拘泥于形式-谁家因宅基地闹矛盾,他顶着烈日现场丈量土地;婆媳争吵不休,他连夜登门拉家常;遇上农民工欠薪纠纷,他带着《劳动法》手册上门普法。
去年酷暑,两兄弟因早些年新塘村修建便民桥产生的土地面积问题争执不下,先后两次调解不欢而散,老张支书同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在烈日之下再一次丈量土地,汗如雨下却依旧坚持开解双方,最终用行动感化两兄弟达成和解。
“老支书办事公道,依法依规,我们打心底里服气!”村民沈某感慨道。

法律明白人的“硬核”担当
作为全县首批“法律明白人”,老张支书通过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坚持用法治思维破解难题。
他每每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条文要点。
在村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时,他不仅用亲情打动子女,更能拿出法律条款明确义务向村民一一解读;面对征地补偿争议时,他逐条解释相关政策,引导村民依法维权。
村委干部小王说:“老支书调解的案子,协议履行率100%,因为他总能把“法、理、情'揉在一起。”

鞠躬尽瘁的“夕阳红”
即便年事已高,老张支书仍随身带着调解记录本,奔波在基层一线,老张支书常常说“案子不仅要调解完成了,我们调解员还要督促协议的履行”。
2024年末李某来司法所问询,称年初调解的案件当时欠款分批次给付,如今到了年底另一方当事人还没有动静,打电话也不接。
老张支书了解到情况后,讯速联系到陈某家中了解情况,原来是陈某前段时间手机掉进水里换了手机号,这才造成了误会,随机陈某当场对剩余款项履行到位。
“他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如今,以老张支书牵头的“乡贤调解队”已有多名骨干,夕阳情浓,奉献无悔。老张支书他总说:“只要还能动,我们就要把这份责任扛到底。”


从“领头雁”到“和事佬”
从“领头雁”到“和事佬”,老支书张开孝用白发换青丝,以真心化坚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名老党员矢志为民的赤诚初心。(通讯员:李威 王肖)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