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筑牢孩子成长根基,10月17日,府谷县前石畔九年制学校举办 2025 年秋季学期“三秦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主题报告会。活动特别邀请全国德慧智教育高级讲师、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张新林主讲,他代表县妇联、教体局、社区学院及道德文化促进会,以“好习惯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为主题,为现场家长带来一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实践指导价值的育儿盛宴。
作为传统文化赋能家庭教育的深耕者,张新林直指教育核心:“教育的实质是面向生命本身。” 他提出,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根源多在父母对“生命是性命双重结构复合体”认知浅薄——若仅满足物质需求、盲目追捧“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实则本末倒置,易让孩子内心匮乏、思想平庸。
以电脑“硬件”与“软件”为喻,张新林围绕“了解生命真相,养育健康身心”,深入解读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以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指出,“五德(仁、礼、信、义、智)”与孩子的五脏、五志紧密相连:仁德不足易生怒伤肝,信德匮乏易生猜忌伤脾;五德丰厚则能培育孩子慈柔、明礼、诚信、仗义、通达的性格,以及“双目有神、筋骨强健、身轻体健”的体魄。同时,他详解“十善心(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等)”与“四准则(非德勿视、勿听、勿言、勿行)”,强调这是“德育初阶教育”的核心,能帮孩子筑牢正确价值观。
解读“三品七相教育正善德”内涵时,张新林结合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赋能现代家庭教育,点明“养正”教育对青少年品德塑造的关键价值,提出“正德、正心、正行”的培育路径。他引经据典,结合“忽视习惯养成致孩子成长受阻”的现实案例,告诫家长:培育孩子切勿拔苗助长,当守望生命、静待花开。
针对当下家庭教育误区,张新林直言“补课不如补习惯”。他提出,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爱上学习的根基,而习惯培养需家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同时,家庭教育需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占比50%,是人生教育的基石。家长需先“立己”,通过反躬自省、廉洁自律塑造自身品格,再以“经典诵读、三品(品格、品质、品行)合一”规范孩子言行,践行“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谈及心理健康,张新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积极向上的孩子,绝不会有心理问题。”他着重强调:“健康是 1,其他都是 0”——它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更牵动家庭幸福与民族未来。健康需长年累月积累,却可能一朝不慎终身失去,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健康习惯,既守护身体无病苦,也培育心灵无烦恼。
副校长王芳做了总结:此次讲座以传统文化为镜,照见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与方向,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各位家长们要深刻认识到:育儿不仅是“养身”,更是“养心”;不仅要“育分”,更要“育人”。
现场掌声阵阵,家长们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将把所学付诸实践,以传统文化赋能家庭教育,用好习惯为孩子铺垫幸福人生。(供稿: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