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强降雨,使得紫阳县高滩镇境内各条河流水量暴涨,山体土壤含水量也超饱和,防汛防滑压力骤增。在百坝村地灾隐患点附近居住的几位留守老人,正在村支部副书记刘宗山的搀扶下稳稳地向转移安置点走去。
“小刘这孩子真不错,每次连阴雨天气,都会第一时间想起我们这些老骨头,早早地就来带我们撤离。每年汛期我家孩子都不用为我的安全担心,能够安心的在外工作。”正在安置点歇息的村民邓存毕向众人夸赞道。
像刘宗山这样的优秀青年,近年来在高滩镇不断涌现,这得益于该镇实施的“人才强基”计划。旨在为贫困山区的发展注入人才活力,全方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破解该镇人口空心化问题开出一剂“良方”。
位于双柳村的任河中药材公司,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带动附近村民种植厚朴、黄柏、天麻等名贵中药材。通过收购、加工、出售这一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乡村之路。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致富带头人尤友平的智慧和付出。该公司老板尤友平在得知家乡党委政府诚挚邀请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这一宏观政策后,积极响应号召,回到绕溪河腹地双柳村开办了中药材加工厂。加工厂每年产出黄柏、天麻等成品中药材500余吨,年总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年发放工资50多万元。不仅盘活了村里的绿色资源,还解决了本村留守人员就业问题,为双柳村的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人才新画卷。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高滩镇在推动人才振兴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从田间地头到热血军营,从本地“田把式”到大学“高材生”。只要是热爱农村、心系农民、愿意扎根基层的有志之士,该镇都诚挚邀请前来共襄发展大计。
“十四五期间,我镇的人才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从部队退伍回来到村任职的八庙村副主任王垚,有从村干部考取到镇机关公务员队伍里的原大坝村党支部书记何飞,二人现如今都已成为镇村干部队伍中的中流砥柱。”镇党委书记王圣敏自豪的说道。
发展是第一要义,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滩镇紧扣这一核心理念,持续做好引才、育才、用才这篇大文章,为全镇的工作开新局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紫阳县高滩镇将持续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用好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让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奋力以人才振兴为全镇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华章。(唐晓航)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