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姨,调解书签了字,老王负责漏水问题,您也别拦着装修了,这事儿就算彻底解决了!”7月12日,韩城市新城街道乔南社区网格调解室内,社区民警杨玲看着张某兰与王某强握手言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场因房屋装修引发的邻里纠纷,从网格员上报到化解仅用5天——“四联调解”工作法让基层矛盾化解跑出“加速度”。
今年来,韩城市公安局以“警网融合”为契机,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聚焦基层矛盾“发现慢、分流乱、协同弱、专业差”等痛点,创新构建“网格调解抓前端、分流调解明责任、联动调解聚合力、精专调解提质效”的四联工作体系。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排查矛盾纠纷463起,成功化解446起,化解率达96.3%,未发生因矛盾激化引发的重大案事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平安屏障。
织密“最小单元网”,让矛盾“早发现、早介入”
“邻居李叔家树枝伸到我院子里了,刮风总掉叶子。”6月20日,芝阳镇王村网格员王仲民巡查时听到村民王女士抱怨,当即记录:“王村三组王某科家,邻里纠纷,需调解。”当日下午,他便带社区民警上门调解。
在韩城,像王仲民这样的网格调解员共有326名——他们由社区工作者、物业、志愿者等组成,与民警、村(居)干部构成“1+1+N”网格调解队伍,按照“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原则,每日开展“敲家门、访民情”活动,重点排查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9类易激化问题,通过“发现—上报—派单—调解”闭环流程,确保矛盾在“最小单元”第一时间化解。
为提升效能,配套推出“三早”机制:早发现(网格员培训纳入派出所“每月一训”,传授识别技巧);早介入(30分钟响应圈,上报后民警或调解员30分钟内到场);早处置(简易纠纷当场调解,复杂纠纷启动分流)。今年以来,网格队伍排查上报矛盾264起,226起当场化解。
“现在小问题刚冒头就被网格员化解了,村里更和谐了!”芝阳镇芝阳村党支部书记屈塬民说,网格调解就像“神经末梢”,让基层治理更灵敏。
搭建“分类处置桥”,让矛盾“对号入座、精准化解”
6月6日,桑树坪镇梁山村杨某与李某因土地承包经营权争执,差点动手。派出所上报后,镇综治中心启动“分流调解”:司法所核对合同、派出所梳理焦点、村委会查找档案——经分析属“权属争议类”,随即分流至“镇政府涉农调解室”。
“分流调解不是简单转交,而是按类型、主体、风险精准分类,匹配最优资源。”治安大队负责人孙海宇介绍,该局对照市委政法委《矛盾纠纷分类分流标准》,将矛盾分为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6大类21小项,对应“情感调解队”“乡贤调解团”等6支专业队伍,实现“一类矛盾、一套方案、一队人马”。
为确保高效,建立“双向反馈”机制:调解前向当事人说明队伍及流程,征得同意;调解后将结果反馈至派出所和镇办综治中心,形成“受理—调解—归档”完整链条。今年以来,分流调解处理矛盾176起,162起7天内化解,平均时长较传统模式缩短40%。
“过去像‘盲人摸象’,现在像医生‘对症下药’,效率高了,群众更信服!”金城办司法所所长张伟说,分流调解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针对性更强。
拧成“多元共治绳”,让矛盾“握指成拳、协同攻坚”
“感谢各位!要不是你们,企业真要停工了!”6月9日,龙门镇某企业会议室,负责人郭某向民警、劳动监察员、工会代表一一致谢。此前,30余名农民工因工程款结算讨薪,矛盾濒临激化。接报后,韩城公安启动“联动调解”:派出所维持秩序、人社局核查工资台账、工会组织协商、法院提供法律援助——3天调解,210万元薪酬当日发放。
针对跨领域、跨层级复杂矛盾,韩城公安按“1+N”联动模式(1个牵头部门+N个协同单位),组织政法委召开公安、司法、民政等15部门“矛盾化解联席会议”,明确分工,打破职能壁垒,形成“信息共享、力量共用、难题共解”格局。
实践中,韩城公安还探索“三色预警+三级响应”机制:红色预警(涉及人数多、金额大、可能发生群体事件)提请市级领导包案,多部门联合攻坚;黄色预警(跨镇街)由副市长、公安局长牵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与;蓝色预警(单一领域)由主管部门为主、派出所参与。今年以来,通过联动调解化解12起重大复杂矛盾,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锻造“专业攻坚刃”,让矛盾“迎刃而解、长效根治”
“王阿姨,根据《民法典》第1067条,子女对父母有法定赡养义务,具体方式可结合您的生活需求和子女能力协商;日常照料建议‘轮流陪护+定期探视’……”8月2日,新城办禹明宫社区办公室,派出所民警、司法干部、律师共同为赡养纠纷当事人王某兰及其子女提供专业指导。2小时调解后,双方签订《赡养协议》,持续两年的家庭矛盾圆满化解。
针对婚姻家事、遗产继承等专业性强的矛盾,韩城公安联合法院、司法局、律所组建“精专调解团”,吸纳退休法官、资深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打造“家事调解室”“涉农调解室”等特色阵地。同时建立“个案研讨+案例库建设”机制,定期分析典型案例,提炼调解技巧。今年以来,精专调解团化解复杂矛盾11起(含6起超50万元商事纠纷),成功率100%,当事人满意度98%。
“精专调解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康敏锋表示,引入专业力量不仅解决矛盾,更修复了当事人关系,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从网格里的“敲门声”到分流时的“精准派”,从联动中的“齐攻坚”到精专里的“巧化解”,韩城公安创新的“四联调解”工作法让矛盾化解更高效、更精准,更让“枫桥经验”在韩原大地焕发新生。正如韩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师正利所说:“矛盾化解是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公安工作的‘试金石’。我们将持续深化‘四联调解’,让平安韩城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如今,韩城街头争吵少了、笑声多了,矛盾上访少了、互助故事多了。在“四联调解”的春风化雨中,“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善治画卷正徐徐展开,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能。(供稿:韩城市公安局)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