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文学让AI见鬼去吧  

说真的,现在那些算法捣鼓出来的文字,也敢叫“诗”叫“小说”?对,我就叫它“算法”,难道再高的高科技,人工智能不是冰冷数字信息的计算吗?看着它们就闹心。文学这地方,本来就是咱活人掏心窝子的地儿 ,凭啥让一堆冷冰冰的代码瞎掺和?

我最近写狼寨里那些实打实活着的人,走了的人,写得正入神呢,情绪大开,一泻千里,杂乱无章叫我头都大了。顺手把一大摊文字扔给AI“拾掇拾掇”,结果出来的东西,我都认不出我笔下的主人公了!明明好好的一段文字,村里那些老人嘴里的话,一举一动,我自己写的时候感动得一塌糊涂,经它那么一“优化”,味道全变了,就像我本来把他们从地底下写活了过来,可AI又“拾掇”死了。

你想啊,文学这东西,最金贵的就是“独一份”。李白写“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是他真站在瀑布跟前,心里那股子豪情憋不住了;李清照说“寻寻觅觅”,那是她遭了多少罪,心里空落落的。每个字都带着人的体温,每段话都搅着浑身涌动的血液。AI?它顶多学个句式,学不了杜甫写“朱门酒肉臭”时,那心里的火气和疼劲;它也能凑几个漂亮词儿,可鲁迅喊“救救孩子”时那股子急得跺脚的劲头,它这辈子也学不会。它弄出来的玩意,就像批发市场批来的假花,看着亮堂,可哪有真花晒过太阳、淋过雨的那股子活灵活气?

就像饿极了,就想端起一碗母亲做的的“糊涂面”,呼噜噜喝下去才舒坦。可AI呢?它非得给你往里面加这加那,弄得花里胡哨,最后端上来的东西,你都不敢下嘴——那哪是熟悉的味道啊,分明是让你忘了妈妈的手艺,忘了老家灶台上飘出的烟火气,忘了父亲用柴火烧的热炕头。

再往根儿上说,文学不就是让人能互相瞅见心里那点事吗?读《红楼梦》,咱为黛玉哭,为宝黛揪心,还不是因为从那些热闹和眼泪里,瞅见了人心里的那些弯弯绕绕?看《平凡的世界》,为孙少平鼓劲,为田晓霞难受,不就是在他那日子里,摸着了自己生活的难畅吗?这种能撞到一块儿的感觉,是因为写的人真真切切活过、疼过、爱过。可AI呢?它没活过,没哭过,更不知道啥叫“想一个人想得睡不着”,啥叫“失去了就像心里剜了块肉”,啥叫“睡到对面面还想你”,啥叫“宁叫玉皇大帝的江山烂,也不叫咱的关系断”。它顶多知道“难过”的时候常用“眼泪”“心疼”这些词,可那种嗓子眼发紧、说不出话的滋味,看见心疼对劲的人头发就端竖起来,奔突的血液能把十个手指头冲掉—AL它能整得出来吗?AL机器人,它再懂你心思,和你谈情说爱,它能给你整个爱情结晶一儿半女出来吗?

而且啊,文学这活,就是折腾着问“为啥”。人从哪儿来?活着图啥?啥叫好?啥叫对?卡夫卡写人变成虫子,那是瞅着这社会不对劲,想问问到底哪儿出了问题。这些东西就像钥匙,能把咱脑子里那些想不通的疙瘩给撬开,让咱在迷糊的时候,能瞅见点亮。AI呢?它就会在现成的框框里打转,你让它跳出套路,去想点没人想过的事儿?拉倒吧。它最多编个符合“常理”的故事,可那些能让人惊掉下巴、半夜睡不着琢磨的“怪想法”,它这辈子也弄不出来——可偏偏就是这些“怪想法”,才让文学能活那么久,能传到咱这儿来。

所以啊,文学让AI见鬼去吧!从诗的行里挪开,从小说的故事里躲开,从散文的碎碎念里走开。文学用不着它来“优化”,也不用它来“帮忙”,就需要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拿真心当笔,写下自己那点独一无二的日子和心思。说到底,文学这东西,本来就是咱人的事——这一点,AI再能装,也顶替不了。(作者:黄陵县中医医院 段小博)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