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侄子借钱不还拒出庭!看子阳法院洄水法庭咋处理

案件详情

彭甲与彭乙系叔侄关系,同住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斑桃村。2022年2月,彭乙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叔叔提出借款请求。出于对晚辈的信任与支持,彭甲以微信转账方式,向彭乙交付了20,000元借款。然而,借款后彭乙未按约定还款,彭甲多次通过电话、微信催要,却发现已无法联系上彭乙。催要无果后,彭甲无奈将侄子诉至紫阳法院,要求偿还借款本金20,000元及利息。

法院审理

2025年7月,洄水法庭受理了该案。承办法官在送达应诉材料时了解到,彭乙承认借款的真实性,但是当时要账时双方闹得很不愉快,所以至今没有还钱。庭审中,彭甲提交了身份证复印件、微信转账凭证及截图等证据,清晰记录了2022年2月通过银行账户向彭乙微信转账20,000元的全过程。

然而,彭乙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也未提交书面答辩意见,视为放弃质证与抗辩权利。经审理认为,彭甲通过微信转账向被告交付借款,双方借贷关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彭乙负有还款义务。彭甲在庭审中主动放弃利息主张,系对自身权利的合法处分,法院予以确认。最终判决:彭乙向彭甲偿还借款本金20,000元,若未按期履行,彭乙还需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法官说法

亲属间的借贷往往基于信任,但信任不能替代契约精神。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既注重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也通过公正判决引导当事人诚信履约——即便亲属之间口头约定也需以实际行动兑现,法律不会因关系亲近而模糊是非界限。法官提醒公众尤其是亲属间借贷需保留凭证。即使是亲属间的借款,也建议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等可留痕的方式交付资金,并备注“借款”用途。最好通过书面或聊天记录明确借款金额、用途、还款时间等关键信息,避免后续争议;及时主张权利,若对方未按期还款,应尽早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主张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或证据灭失影响维权。(许姗姗)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