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形式主义如沉重枷锁,禁锢着基层活力与创造力。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让干部陷入拍照打卡、填表造册的琐碎循环;层层加码的“责任状”,模糊了权责边界;名目繁多的“文山会海”,吞噬着宝贵的服务群众时间。基层干部在“白加黑”、“5+2”的疲惫奔波中,本该用于深入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精力被严重挤占,治理的源头活水渐显枯竭。

为基层减负,非口号而是刀刃向内的坚决行动。中央精准发力,剑指形式主义积弊:大幅精简会议文件,让干部少坐会场、多跑现场;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冗余政务APP、工作群,让干部从“屏幕”回归“地头”;优化督查检查考核,杜绝层层加码、过度留痕,让评价回归实绩本身;同时规范借调管理,保障基层人员力量稳定。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摘掉了束缚基层的“紧箍咒”。

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更为了赋能。政策落地,成效可感可触:某省一年间压减会议超30%,让干部双脚沾满泥土的时间大幅增加;某市清理整合政务APP后,干部日均使用手机处理公务时间减少近半;某县大幅精减督查考核项目,将干部精力导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干部们终于得以从“表”中脱身,把目光投向“里”的深处,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战场上施展拳脚。

作风建设未有穷期,整治形式主义需久久为功。要警惕形式主义变种反弹,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常抓不懈。上级部门当率先垂范,少些“纸上调度”、多些“现场问效”;考核体系需持续优化,让实干者受激励、务实者得认可;同时畅通基层声音反馈渠道,使减负政策精准对接一线需求。唯有以制度之“盾”巩固整治成果,方能筑牢防止形式主义回潮的长效堤坝。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感知民生冷暖的直接触角。为基层减负松绑,本质上是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当干部们卸下形式主义的沉重负担,他们倾听民声的耳朵将更加敏锐,服务群众的脚步将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热情将更加澎湃。这股源自基层的力量,终将汇聚成国家治理体系革故鼎新的磅礴动力,让“中国之治”的根基在减负松绑中愈发坚实牢固。(供稿:吴堡县政协 作者:薛康康)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