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镇坪县牛头店镇: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之花别样红

初秋的镇坪县牛头店镇前进村,村委会大院里热闹非凡。3名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接过沉甸甸的助学金,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前进村与帮扶单位县公安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集体升学礼”。没有觥筹交错的宴席,没有名目繁多的礼金,只有乡邻的真挚祝福和党组织的暖心关怀。这场特殊的“升学礼”,正是前进村四年来以新风破陋习、用文明育乡风的生动缩影。

一场“集体礼”  吹散“旧风气”

以前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摆酒请客是‘标配’,少则三五桌,多则十几桌,人情往来成了负担。”村民赖大爷的话道出了过去的无奈。而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前进村已消失整整四年。

自2022年起,前进村党支部联合县公安局,将“拒绝升学宴、弘扬新民风”作为突破口,坚持举办“集体升学礼”。集中为新生发放助学金,组织村干部、老党员分享勤俭求学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把感恩之心化作奋进之力。“这份礼比任何宴席都珍贵,让孩子明白,真正的体面不是摆酒炫耀,而是踏实做人、努力读书。”今年家中即将有学生踏入大学校园的村民蒋大姐感慨道。

为筑牢思想防线,村里还明确“三个不”铁规:不操办、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升学宴请;不借升学之机违规宴请管理服务对象;不违规赠送收受任何形式的礼金礼品。从党员干部带头承诺,到村民代表入户宣讲,“攀比炫富不如勤俭自强”的观念渐渐融入家家户户的日常。

IMG_256
一套“硬制度”  托举“新风尚”

移风易俗,既要“春风化雨”,更需“制度护航”。在前进村村村委会的公示栏里,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其中“婚事新办不铺张、丧事简办不攀比”的条款被红笔圈出。这背后,是“红白理事会”的硬核发力。

“五年前,村里‘无事酒’泛滥,搬家酒、满月酒、寿酒……一年到头随礼就得一两万块。”村党支部书记算起“明白账”,“现在好了,理事会一张‘办事清单’管到底,不该办的酒坚决叫停,该简办的事全程指导。”数据印证着变化。截至目前,前进村已连续五年实现“无事酒”零办理,村民年均减少人情支出近6000元。 IMG_259

一股“和谐劲”  温暖“千万家”
走进前进村,耳畔的邻里笑语格外动人。这份融洽背后,是党员干部带头织就的“矛盾调解网”在悄然发力。

安置点几户村民曾为菜地边界红了脸,你争我占的争执,让往日和睦的邻里生了嫌隙。村调解委员会的党员们没端架子,揣着诚意一次次上门,田埂上搬个小马扎拉家常,算收成账、讲政策,更是绞尽脑汁想出“由村集体租赁闲置地块改造成“爱心菜园”,按户划分网格,家家都能分到整齐菜畦”这一实招。

IMG_260

领到菜地那天,曾争执的村民笑着在田埂上互相递烟,脱贫户张大哥蹲在自家菜畦里侍弄菜苗,眼里闪着光“干部把咱的揪心事当自家事办,这菜种得舒心,日子过得更得劲!”。

一桩小事的圆满解决,像石子投进湖心,荡开和谐涟漪。在前进村,党员干部常说:“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解开心里的结,村子才能拧成一股绳”。

今年以来,前进村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连续五年无信访积案。从“各扫门前雪”到“互助暖人心”,从“小事吵翻天”到“大事共商量”,和谐新风让村子更有温度。如今,“文明村”“平安家庭示范村”的奖牌挂在村委会最显眼的位置,既是荣誉,更是前进的动力。

从“集体升学礼”的温暖约定,到红白理事会的制度坚守,再到矛盾调解的真情化解,前进村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一幅“风清气正、邻里和睦、文明向善”的新图景。这里的故事证明:当新风尚扎根土壤,当好习惯融入日常,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会生长出幸福的模样。(供稿:镇坪县牛头店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