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青台村,溪水带着草木清香穿村而过。村民李大爷坐在村委会广场,看着远道而来的西安航空学院驻村工作队,笑着指向山间:“这路、这房、这满坡的水稻,都是民政局和咱一起干出来的!”十三年前,这里还是“路不通、钱没有、人心散”的穷山沟,如今却已是“产业兴、村庄美、民心齐”的示范村。
旧貌换新颜:青台村十三年的蝶变
“以前青台是个落后村,村里发展停滞不前,现在不仅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文化活动广场热热闹闹,邻里间互帮互助成了新风尚,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也搞得有声有色,彻底换了新模样。”7月24日,县人社和民政局与西安航空学院召开驻村帮扶工作交流座谈会,村支书细数着民政帮扶下青台的变化。自2013年民政联村帮扶青台后,从砸开“路障”,修通2公里产业路,假期1座便民桥,修建河堤1200米,让山货能“跑”出大山;到架起“桥梁”,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年均开展支部联建3次,评选先进代表10人引领示范,动员村民组建网格队伍开展矛盾纠纷及隐患排查,齐心协力摘掉“后进村”的帽子;再到盘活“土地”,大力发展特色高山水稻种植200亩、林下乌鸡养殖15000羽,引进企业3家,村集体收入从“零”跃升至年收益20万元,9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穷帽子”成了老照片里的记忆。
驻村帮扶工作交流座谈会
接力守初心:帮扶队伍的传承与担当
“刚驻村时,村民见了我们就躲,递杯热水都难;现在倒好,老远就拉着我们说知心话。”县人社和民政局联村领导笑着向西安航空学院新到的驻村队员介绍。
为了让新伙伴们尽快融入青台村,座谈会后,县人社和民政局的“老驻村人”主动当起了“引路人”,带着西安航空学院的队员挨家挨户串门,坐在田埂上聊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拿出记了厚厚几册的民情日记,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听懂“弦外之音”、摸清“急难愁盼”。从政策解读到资源对接,从矛盾调解到项目推进,县人社和民政局的帮扶队伍早已做好了准备,既要把多年积累的“土办法”“巧经验”倾囊相授,更要和西安航空学院新力量一起,把青台村的好日子往更实里过。“你们来,我们底气更足了!”县人社和民政局驻村队员说道。
上门入户了解情况
携手向未来:青台焕彩迎新力
“十三年帮扶,我们见证了青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西安航空学院的到来,更是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智力活水。”县人社和民政局领导的话语里满是期待。“接下来,我们要拧成一股绳,让青台的好山好水好产品,被更多人看见!”西安航空学院驻青台村第一书记自信的说到。
村委会广场上的笑声与山间的蝉鸣交织,青台村的振兴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镇坪县人社和民政局十三年深耕打下的基石上,正伴随着西安航空学院的到来生长出更繁茂的希望。(供稿:镇坪县人社和民政局)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