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通、扑通…”当监护仪上出现规律有力的心跳波形时,蓝田县中医医院心病科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为92岁的王爷爷,先后完成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术,用精准操作与默契的配合,为高龄老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高龄患者的“心跳警报”
王爷爷12年前因晕厥发作,诊断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4月前发生晕厥在某三甲医院就诊,考虑起搏器电量耗尽,建议尽快更换起搏器,但王爷爷想起曾在某三甲医院行起搏器后发生囊袋感染,再一次进行了清创术治疗,这一痛苦经历后,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拒绝接受更换起搏器手术。4天前又因黑朦、晕倒就诊心病科,2025年7月10日,9:20分,再次突发晕厥,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28次/分,寇耀君副主任立即给予几轮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后无反应,立即请示手术台上的王剑主任,建议立即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第一步:紧急救援,3分钟植入“生命临时线”
“立即准备临时起搏器植入”,王剑主任当机立断,导管室里,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从穿刺股静脉、安置右室电极、到临时起搏器工作,仅用时三分钟。随着临时起搏器启动,王爷爷心率逐渐回升到60次/分,意识也慢慢清醒,看着监护仪上平稳的曲线,大家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第二步:精细操作,完成“永久续航”
经过一夜的治疗和观察,王爷爷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王爷爷仍拒绝更换已经没电的起搏器,王剑主任及周少刚副主任了解到老人家是因为担心感染,拒绝手术,针对这种情况,王剑主任及周少刚副主任十分重视,他们耐心地与王爷爷再次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两位医生详细解释,非常理解王爷爷担心感染的心情,临时起搏器虽然解决了暂时的问题,但不能一直依靠临时起搏器维持生命。目前,挽救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换起搏器。关于感染,在更换起搏器术中,该院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每一项要求,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姜炜宁护士长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坐在王爷爷床边,进行起搏器更换术的心理指导,增强老人家对手术的信心。
于是,心病科介入团队再次集合,与临时起搏器不同,永久性起搏器更换需要在原植入位置操作,术中王剑主任不断叮嘱大家:“老人非常消瘦,剥离时一定不能损伤原电极,新的囊袋张力一定不能太大,防止皮肤坏死及感染!而且老人吃着抗凝血药物,术中止血一定要彻底,这也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周少刚副主任小心翼翼分离原起搏器与周围组织并测试原电极导线各项参数正常,韩红卫医师快速换上新的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整个过程出血少,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创伤,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历时1小时顺利完成。
第三步:术后康复,生命活力稳步回归
术后,王爷爷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好转,4小时后就能下床进行轻微的活动了,起搏器工作正常,也未再发晕厥,头晕、乏力症状也消失了。值班医生张玉锦查房时,夸赞爷爷配合的很好,王爷爷开心地说:“这医院手术技术就是高明,取起搏器时没有任何感觉,装新起搏器时也没有任何感觉”。他还要幽默的奉劝大家:“长笑人不老、开心并不少、健康无价宝、心宽事事好”。
医者仁心,挑战高龄手术显担当
从紧急植入临时起搏器“救急”,到精细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短短两天时间,蓝田县中医医院心病科的医护人员用专业与速度诠释了“生命至上”。这场跨越两天的“生命接力”,不仅考验了心病科团队在急症处理与高龄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医者面对挑战时的担当与温度。未来,心病科将继续以精湛医术守护每一个生命,让更多患者在危难时刻感受到医疗的力量与希望。(供稿:蓝田县中医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