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白河县双丰镇:践行“叫应帮解”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自白河县“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实行以来,双丰镇始终将其作为“书记工程”高标准、高站位推进落实,始终将其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持续深化“四比四创”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始终将其作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抓手,始终将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必要路径,迅速行动,结合双丰实际,实施“五个三”着力构建“需求收集—问题解决—成效反馈”全闭环治理链条,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双向提升。

三个公示畅通“叫”的路径,确保群众诉求收集到位

做好领导班子公示。通过微信公众号、院落会、小组会、“民情夜话.马上就办”等载体,主动公示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联系方式等,方便群众直接反映问题。

做好各站办所公示。仔细梳理各站办所职能职责、办事流程、承诺事项等并汇编成便民服务手册,推动政策宣传“可视化”、办事指南“流程化”,让群众“进门能办事、一次能办好”。

做好村内公示。在8个村(社区)公示栏实时更新村“两委”、惠民政策、重大事项进展等信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群众“随时叫得应”,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0条,现场答复解释95条,即时办理15条,研判交办10条,办理率92%。

三级走访提升“应”的时效,确保群众呼声及时回应

领导干部带头下访。主动深入村、学校及重点项目现场23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靶向解决企业用工短缺、基础设施管护等“急难愁盼”问题12个,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员响应”。

镇村干部全面遍访。紧盯户情实际,将从未反应过问题的列为放心户,将反映问题已经化解的列为关心户,将“六失一偏”、反映问题2次以上且矛盾还未化解等9类人员列为操心户,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操心户直接由联村领导包联,负责化解销号。

网格员常态化走访。组织全镇62名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理,网格员累计化解矛盾32个。

三本台账强化“帮”的实效,确保群众诉求落地有声

坚持“问题不解决不销号、群众不满意不罢休”,建立“分类梳理—精准研判—闭环落实”全流程管理机制。

建立事项清单台账。对收集问题按“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民生诉求”等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办结时限。

建立研判交办台账。对历史遗留问题、复杂信访矛盾“一案一策”精准研判建立台账,交办到人到点,累计化解信访积案2件。

建立回访评价台账。对已解决的问题全面进行回访,了解群众满意度和下一步打算,对未解决的问题持续跟踪督办,确保问题解决不反弹,目前满意率95%以上。

三力联调增强“解”的质效,确保群众诉求高效化解

强化行政统筹力,统筹司法所、派出所等“两所一庭一中心”力量,实行一窗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的闭环流程,整合资源、协同共治。

夯实司法攻坚力,针对信访积案、土地纠纷等“硬骨头”,通过司法调解、引导诉讼等方式,累计化解遗留问题5件、复杂信访矛盾3件。

激活道德调解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等乡贤熟民情、有威望、善沟通的优势,累计调解家庭矛盾、土地纠纷21件。

下一步,河县双丰镇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在政治站位上再拔高,把“叫应帮解”作为深化“枫桥经验”的双丰实践,坚决落实好县委、县政法委的安排部署;在“叫应”上再提速,充分完善“线上+线下”全天候响应渠道,实现群众诉求“秒级接收、分钟响应”;在“帮解”上再提质,聚焦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群众诉求;在“共治”上再提效,培育发展更多本土自治人才,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让“叫应帮解”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真正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供稿:白河县双丰镇)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