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在复兴征程上书写青春担当

五千年前,大禹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担当劈开龙门;一百年前,青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誓言。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式现代化为当代青年展开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壮阔图景。这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一场东方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对话,需要新时代青年以挺膺之姿,在传承与创新的激荡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答卷。

一、读懂“中国式”背后的文明密码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刻,而是中华文明基因的当代表达。当敦煌研究院的“90后”修复师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重焕生机,他们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精神;当贵州“村BA”赛场上青年球员的汗水与乡亲们的呐喊交织,展现的是“民惟邦本”的治理智慧。这种现代化,既有高铁穿云的现代速度,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坚守;既有5G网络的数字脉动,也有“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青年要做的,是在科技攻关中注入“天下大同”的东方智慧,在乡村振兴里激活“耕读传家”的文化血脉。

二、在历史坐标系中锚定青春方位

钱学森28岁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时,选择将论文写在祖国的戈壁滩上;黄文秀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百坭村的扶贫路上。这些身影构成的精神坐标,标注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应有担当。今天的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量子计算攻关组“90后”占比过半,“蛟龙”号深潜团队的青春脸庞被海底探照灯照亮。这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青年在实验室、在田间地头、在生产线上的具体实践。当我们在贵州“天眼”调试设备,在雄安新区绘制蓝图,在海南自贸港接轨世界时,每个岗位都是文明迭代的支点。

三、以创新思维突破代际命题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纪大考,“Z世代”正在用青年智慧重构发展逻辑:清华学子研发的“液体阳光”技术将二氧化碳变为燃料,95后建筑师用夯土技术打造现代生态民居,返乡青年用区块链技术重塑农产品溯源体系。这些创新突破西方现代化路径依赖,展现出东方智慧的解题能力。正如大疆创新用无人机重新定义“中国制造”,李子柒用短视频重构文化传播范式,新时代青年正在用跨维思维,将古老的“四大发明”精神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担当

在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中国青年工程师与非洲伙伴共同破解“东非高原钢轨难题”;在“一带一路”数字丝路建设中,90后程序员搭建起跨越语言障碍的AI交流平台。这种担当,既是对“达则兼济天下”传统的继承,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当中国青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出响亮的“南方声音”,在国际空间站展开跨文明科学实验,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个人成长史,更是中华文明参与重塑世界秩序的青年叙事。

站在三星堆青铜神树与空间站机械臂构成的历史镜像前,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让千年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又要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新方案。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当我们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转化为攻克光刻机难题的执着,把“清澈的爱”熔铸成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守,就是在续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时代新篇。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史诗,正等待青年以担当为笔,以奋斗为墨,写下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最强音。(宋国雯)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