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阳市法治乡村建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法治建设贯穿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塑造和美乡村新气质,走出了一条独具旬阳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之路。
善用“活法宝”
乡村发展添活力
仙河镇地处陕鄂交界地带,全镇山高林密,拥有林地10.9万亩,“田园仙河”美名在外,令人向往。然而,今年以来,邻居间、亲戚间常常因林地界畔产生纠纷,逐渐成为村民心头的一块隐痛,也令村干部头痛不已。
今年8月,仙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黄泥沟村有两家农户在林地里大打出手,旁人如何劝说都无用。民警闻讯得知这是一起两家的陈年纠纷,之前也走访劝说过多次,效果微乎其微,便联合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司法所干部、老党员等人一起来到现场,欲想彻底解决此纠纷。
“你两打架也解决不了问题,谁再把人伤着了,小事变大事,多划不来!”“法律明白人”时协安将两人拉开,稳住了双方情绪。
“况且哪块地界属于谁,那都是有依据的,今天我们来就是为了给你们两家明确界畔!”民警此时也发了话。
随后,“法律明白人”、老党员以及村组干部对照相关书面材料现场勘察,对地块过往追根溯源,综合分析研判,最终确认了林地的权属界畔。当事人两家互相道了歉,一场陈年山林土地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目前,仙河镇共有76名‘法律明白人’,他们对村情民风有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可以说是化解村民矛盾纠纷的活‘法宝’。”仙河司法所所长何邦威说。
截至目前,旬阳市共培育2739名“法律明白人”,他们的身影经常活跃在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中。全市“法律明白人”共调处矛盾纠纷1044件,调解成功率达98.75%;开展涉农普法宣传活动1660场次,为民办实事1070件,法治乡村根基不断夯实。
巧用“法文化”
乡村引领新风尚
冬日暖阳,惠风和畅,蜀河镇广场上彩旗飘扬,人群簇拥,舞台前的小板凳座无虚席。正值宪法宣传周期间,一场普法文艺演出即将拉开序幕。
“巧凤,媳妇也要熬成婆婆的,你这么对老人家,小心你的娃也‘有样学样’,你以后也不好过哟!”舞台上,调委会主任艾宝三正在苦口婆心地劝说巧凤要赡养老人,见到巧凤无动于衷,无奈地连连摇头。
舞台下,小板凳上坐满了来看戏的群众。“初闻不知戏中意,再看已是戏中人。”蜀河镇龙头嘴社区的驻村干部晏承登对该部戏评价道。“以前没驻村对各个家庭的大事小情没有这么深刻的理解,戏里的妯娌间互相推诿赡养老人一事其实在农村中很常见,希望今天来看戏的群众能够真正明白戏里的法律知识,也不枉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了!”
“村里老人居多,要让他们整天拿着书本学习法律知识,难度太大了,所以我们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典型案例编排成用本土方言展现的法治文艺节目,每年利用重大节日节点在乡镇巡回演出,深受大家喜爱。”此次文艺演出公司负责人刘景才说道。
如今,旬阳市以戏剧说法已成为本土独具特色的普法品牌。截至目前,旬阳创作了一批诸如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汉调二黄歌舞《万家灯火传吉祥》、音乐快板《法治为民谱新篇》等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利用“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基层法治文化活动展演80余场次,通过寓教于乐,让法治教育飞入万千百姓家。同时,保留传统的用嘴说、用腿跑的方式开展“与法同行”普法宣传巡回宣讲活动40场次,覆盖群众1.2万余人,将党的好政策、法治好声音面对面带给群众,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旬阳老百姓的普遍共识。
活用“新机制”
乡村治理提效能
夏日炎炎,金寨镇寨河社区的气氛同样火热。7月的第一场议事协商会正在召开。社区二组的小地名老朳沟有一处沟道,紧邻村道,又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但每遇多雨季节,容易发生滑坡。相关群众反映,能否在此修建一个河堤。收集完群众的心里话,社区干部组织大家齐坐一堂,就此事展开了讨论。
“修河堤是好事情,我们支持。”居民吴思勤首先打开了话匣子。居民陈先彦提议:“修河堤,还要修个亭子,再修个厕所。以前乘凉的时候上个厕所连个地方都没有。”经过反复好几轮的商量,大家在河堤的修建、资金来源、负责人员、后期管理等方面统一了意见,达成了共识,确保该地滑坡治理如期推进。
“通过说、议、干、评形成完整的民主议事决策闭环,让大家都来担担子,最终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定、自己办。”寨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和莉说道。
寨河社区立足“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探索建立开放说事、科学议事、合力干事、民主评事“四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社区每一件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都通过该机制公开协商,雷打不动延续至今。所有村民都可以参与,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村里发展的“话事人”,形成“民事敞开说、公事共同议、众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四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是旬阳市创新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市不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5个、市级189个,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991户。创新推出“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形成“家华调解室”“老李说事”“女子护河队”等一批基层治理品牌,乡村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伴随着乡村振兴新画卷的徐徐展开,旬阳市将持续打好法治乡村建设“组合拳”,通过深化乡村精准普法,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为打造平安稳定、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贡献法治力量。(储晓娟)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