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渝高铁是国家重点项目,岚皋县境内52.6公里,3个施工单位,建设人员2000余名。岚皋县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市公安局党委深化“民意警务”、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以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为引领,创新落实重点项目“警长制”,推动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服务前移,在辖区3个项目部分别建立“驻企警务室”,健全完善“四联四心”工作机制,为西渝高铁岚皋段建设贡献了公安力量。
治安联防,齐心打造平安“桥头堡”
把良好的治安环境作为高铁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聚焦流动人口增多、施工物资增多导致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的实际,“驻企警务室”坚持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治理理念,全周期管理推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强化前端防范,配备警务室专职民警辅警6人,组建以公安民警为核心,网格员、红袖章为辅助,企业内保人员为补充的警企联防队伍60余人,联合村(社区)基层组织,常态化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强化前置处置,健全接案快处、办案快侦、损失快追“涉企案件侦办三快”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破坏安全生产、强揽工程、欺行霸市、恶意阻工、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施工以来,查处多起涉企治安、刑事案件,为企业挽损超500万余元。强化前期治理,对废旧金属收购、闲置房屋出租、足浴按摩店、旅馆业等重点行业场所进行清查治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已关停无证照经营的废旧金属收购店4家,为高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矛盾联调,细心构建施工“和谐区”
把和谐的施工氛围作为高铁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聚焦征地拆迁、噪音扰民、交通运输等矛盾纠纷,“驻企警务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头成立由司法、国土、环保、交管以及项目部负责人、工地(队)负责人、乡贤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班,推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做到简单矛盾现场化解、复杂矛盾联合化解、疑难矛盾专业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点、大事不出部、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形成当地群众与施工单位良性互动。针对施工导致噪音增大、粉尘增多的矛盾纠纷潜在风险源,通过提前告知争取理解、畅通渠道及时调解、事后治理消除影响等方式,最大努力促进区域和谐。共排查高铁项目涉企征地、噪音污染、交通运输等矛盾纠纷139起,化解134起,化解率达96.4 %,推动西渝高铁重点项目岚皋段有序推进。
安全联管,倾心筑牢安全“防火墙”
把安全产生作为高铁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底线。聚焦施工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驻企警务室”与项目部联合镇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指导各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分类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强化日常安全巡检、整治安全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检查,推动安装视频探头400余处,将安全生产监管全部纳入“可视”范围。2023年10月,该县佐龙镇高铁项目部某工地钢筋等建材连续被盗,管辖佐龙派出所通过视频探头快速锁定嫌疑人成功破获多起盗窃高铁工地建材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施工以来,累计开展集中检查87次,发现安全隐患283处,及时下发“风险提醒函”,督促相关问题100%整改到位,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目标。
服务联供,精心打好保障“组合拳”
把建设工人安心施工作为高铁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2000余名外地建设工人长期入驻岚皋,其衣食住行背后涉及无数家庭,保障工人日常生活所需是“警长制”服务保障的重要内容。“驻企警务室”与项目部负责人定期联合走访建设工作,全方面了解急难愁盼,建立“首问负责、分流转办、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督导问效”五项机制,广泛开展代办服务,让企业、流动人口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警长制”的热心服务。施工以来,“驻企警务室”接受法律咨询630余次,为企业免费刻章165枚、办理各类特种行政许可589件,代办各类迁移业务800余人次、身份证业务28次、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219份、其他相关业务2400余件,成为外来建设人员的“方便之家”。(李勇)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