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镇巴县:凝神聚力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近年来,镇巴县以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凝聚力为目标,双拥工作由点及面,纵深推进,整体工作水平在创新中不断提高,呈现出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2023年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目标。

强化领导,组织保障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亲自研究部署双拥工作,亲自参加各项双拥活动,亲自督办双拥工作重大事项,亲自处理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双拥工作格局。同时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将双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与全县重点工作一起规划、一起统筹、一起考核。制定党委议军会议制度、军地座谈会议制度、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双拥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和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强化宣传,国防教育亮点纷呈。该县扎实开展英烈故事、红色故事宣讲、“国防教育进校园”、“学生进军营”等活动,激励了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家国情怀。充分运用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红军园广场、永乐镇核桃树乡党支部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出的本土红军题材电影《风雨天池寺》《陕南往事》连续创作拍摄并搬上银幕与观众见面,红色歌曲《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在“民歌进军营 军歌进校园”“全民唱红歌”系列活动中广为传唱。

情系国防,拥军成果扎实有效。县委每年召开议军会议,把人武专干、民兵干部纳入计划统一培养,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统一建设,为各镇(街道)民兵营任命了民兵营政治教导员,持续推进民兵调整改革。利用春节、“八一”、新兵入伍、老兵退役等时机,为2名荣立二等功、68名荣立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庆送喜报,既鼓励了现役官兵建功军营也激发了拥军热情。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挂牌命名拥军医院、拥军学校、拥军景区28个,邮储银行、开龄建设、曙坤建筑等企业先后为驻镇部队和消防大队捐赠物资,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心系地方,拥政爱民成效显著。驻镇部队官兵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以建设“第二故乡”为己任,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县人武部自定点帮扶的巴山镇钟家营村以来,先后投资完善松树中学校园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建设钢筋混凝土便民桥1座,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主动承担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应急处突、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2021年,镇巴遭受22轮降雨和“9.9”大河口大型山体滑坡灾害,驻镇官兵、民兵预备役闻“汛”而动,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救灾,配合县委、县政府转移撤离受困群众,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夯实基础,军民共建成果丰硕。县人武部、武警镇巴中队、消防大队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结成共建单位,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设立军民共建活动牌和森林防火宣传牌,开展园区卫生清理、治安巡查、消防安全检查及组织武警官兵参与零散烈士墓搬迁护送等系列活动。县图书馆与武警镇巴中队缔结成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图书进军营、读书分享、好书推荐、军民演讲等活动,设立军人阅览区,免费安装移动图书馆app,每月“图书开放日”为武警官兵开通借、阅绿色通道,每季度为武警官兵更新500余册图书,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便捷服务满足了广大官兵不同兴趣的阅读需求。驻镇部队官兵在完成训练、执勤任务的同时联合林业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黑虎梁携手植下拥军林,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巩固了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

军地合力,开创军民关系新高地。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八十周年为主线,开展“双拥有我,共绘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征集活动,一幅幅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渲染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手中的笔墨讴歌新时代的部队风貌,为推动双拥共建、军地融合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步开展的春节民俗文化“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展演活动,让广大官兵、退役军人进一步感受到镇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出更多双拥创建活力。多角度开展的“爱心献功臣”走访慰问、军事日、中小学军地共建、义诊进军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拥军优属氛围。每年举行的“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人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退役军人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热情,社会各界关心国防、支持双拥、尊崇军人蔚然成风。

下一步,镇巴县将继续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工作思路不断巩固扩大双拥共建成果,续写着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供稿:镇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编:张颖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