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宜川县壶口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战斗在第一线、最前沿,突出责任夯实、机制建立、宣传预警、隐患排查、人员撤离五大方面,全力做好暴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汛工作格局,为壶口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突出责任夯实,强化应急值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镇级党员先锋救援队和12支村级党员先锋救援队共计270余人,确定了209名村组网格员,形成“领导包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责任体系。同时,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并通过党建视讯系统和防汛督查组,对各村防汛工作进行研判调度、督导检查,确保防汛责任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截至目前,累计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会等各类防汛会议12次,开展督查7次。
突出机制建立,注重联防联动。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跨流域突发洪水,落实分管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的党委委员责任,积极联系绥德县定仙焉镇(位于黄河沿岸、榆林延安交界处)、壶口文旅公司、云岩镇、秋林镇等黄河、仕望河、云岩河壶口段上游地区相关部门,通过信息通报、联系沟通、联合会商、协同处置应对,全面建立黄河、仕望河、云岩河壶口段防洪减灾上下游联防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工作联动,最大限度凝聚防汛工作合力。
突出宣传预警,树牢底线思维。本着“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工作态度,积极联系对接县气象部门,密切关注降水天气和降雨区域发展趋势,特别是短时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和黄河洪水预警信息。获取信息后,按照“消息早一分、安全多一份”的工作要求,第一时间采取入户走访、电话通知、微信群信息转发等多种形式,以及覆盖全镇12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的60套“壶口之声”云广播,全天候、不间断发布传播天气预报、黄河洪水防御等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将各级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应对。
突出隐患排查,夯实安全基础。时刻关注沿河村庄、危旧房屋、低洼地带等薄弱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全面动员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网格员对辖区内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式整改,共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3处。在隐患排查整治的同时,认真检查核实镇村两级防汛物资储备种类、数量,有效保障防汛抢险需要,为全镇防汛工作提供坚实物资保障,确保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上。目前,全镇共储备铁锹、雨服、手电筒、编织袋等各类通讯、救生、防汛物资600余件。
突出重点人群,做到应撤尽撤。结合镇村实际和防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各村队部、库房等33处开阔区域为临时应急避难撤离场所,在昝家山、亨子等黄河、仕望河沿河村庄以及村组涝池等区域,设置警示牌24块。并针对居住危旧房屋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行动不便特殊人群“难撤离”问题,由镇村干部、在村党员、网格员联合发力、耐心劝说,通过投亲靠友、返城居住等方式搬迁撤离应撤人员,不落一户一人,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全镇共撤离12户22人。(供稿:宜川县壶口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