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人物

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汪涛:扎根茶山践初心 技术服务显担当

在云雾缭绕的万亩茶山间,在机器轰鸣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内,在茶农们洋溢着收获喜悦的笑脸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就是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共产党员——汪涛。多年来,汪涛同志始终坚守服务基层的初心,让一片片绿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扎根一线,做茶农身边的“技术保姆”

“技术不能只留在办公室和论文里,而是要送到田间地头,解决茶农的实际问题。”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脚步向下”,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在各乡镇的茶园基地、茶叶加工厂和农户家中。为了让茶农掌握新技术,他手把手教学,从茶苗栽种、施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耐心指导;他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培训茶农超过1万余人次,不少茶农从门外汉变成了种茶、制茶能手。

IMG_256

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只要茶农有需求,他总是尽可能第一时间赶到。面对茶树病虫害,他不仅精准诊断,开出“药方”,更会耐心讲解防治原理,指导茶农科学用药,减少农药残留,提升茶叶品质。面对茶园管理,他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引导茶农从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他参与编写的《平利县夏秋茶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利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资料,语言通俗易懂,操作性强,被茶农们亲切地称为“种茶宝典”。

技艺求精,做产业升级的“创新先锋”

随着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他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他主动承担起茶树品种改良、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任务。

他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茶树建园,通过历年来的示范推广,累计指导新建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1.5万亩以上,亩均产值达到10000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茶园良种率。

IMG_257

他积极开展茶园提质增效,实施低产茶园改土改肥改园综合改造,分期分批指导低产茶园改造1.8万亩,通过综合改造,让原来产量低,品质差,树势老化衰弱的茶园全面恢复了生机,提高了茶叶产出效益。

他发现不少加工厂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为此,他积极推广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实地指导茶农、合作社和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通过厂房改造,设备更新,加工工艺提升,促进了全县茶叶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更加优质。

担当为民,做为民服务的“暖心党员”

今年春季,一场罕见的“倒春寒”袭击茶区,即将萌发的茶芽面临冻害威胁,茶农们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并连夜编写防冻技术要点,带领同事分赴各个重点产茶镇。他顶风冒寒,指导茶农采取覆盖、喷施防冻剂等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灾后,他又迅速组织生产恢复,指导茶农进行修剪、施肥,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虽然遭遇天灾,但由于应对及时有效,大部分茶农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IMG_258

他常说:“我是一名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我的本分。”他的手机里存满了茶农和茶企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他总是随叫随到。这种全天候在线的服务状态,让他成为了茶农心中最值得信赖的自家人。他的付出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

一片茶叶,承载着致富的希望;一份初心,践行着党员的担当。汪涛同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技术破解难题,用真心服务群众,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的深刻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服务基层、助力振兴的动人乐章。(来  源:平利县先锋)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