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南县在碧水保卫战中多点突破,通过扎实举措,全方位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为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入河排污口整治扎实有效。对丹江沿线 125 个已完成排查溯源的入河排污口开展 全面“回头看”,完成10个排污口整治任务,整治率 100%。为 36 个存在排放污水隐患的排污口安装标识牌,明确排污口信息和包抓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此外,完成滔河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溯源工作,并针对性制定 “一口一策” 整治方案,7 个镇级污水处理站入河排污口已取得设置审批批复。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开展城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对南新街、朝阳路、茶叶街、教场沟片区的污水管网和二道河桥至主管网末端的 182 个检查井进行逐一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完成 5 处排洪渠雨污分流改造,积极提升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加快全域污水处理 PPP 项目建设,4 座已投入运营。强化农村污水治理,实施5个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将全县 41 座污水站委托第三方公司管理运维,保障农村污水站正常运行。
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持续深化。积极开展城区和镇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印发《商南县 2025 年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对建成区“一河七沟” 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对发现的疑似黑臭水体立即整改。同时,组织镇村每季度对辖区内水体进行一次排查,密切关注水体水质状况,全市 5 个农村重点监管水体经快检监测,均无黑臭现象。
水质监测体系持续完善。建立健全水质常态化监测机制,在丹江、滔河等主要河流沿线布设30多个监测点位,定期对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掌握水体质量变化趋势。针对监测中发现的潜在问题,快速响应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大。开展了 2 个“千人以上”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专项调查,对 134 项指标进行监测。加大县河水库巡检力度,每月不定期对县河水库进行巡查检查,排查存在影响水质的行为。每季度对县河水库水质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 Ⅱ 类标准。此外,划分了5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饮水安全更有保障。
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废渣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治理,完成 30 个废渣点位治理,境内水环境风险大幅降低。围绕《商洛市贯彻落实省汉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21 年 – 2030 年)实施方案》,扎实推进 11 座尾矿库治理,目前 6 座完成闭库治理销号,5 座完成提升改造,全部通过省市验收。(供稿:商南县环境分局)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